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7版
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问题与体系优化
  在学校工作中,除了从事一线教学的专任教师外,还有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他们都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学校中的专任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统称为教职工,研究范围不仅仅局限于高校,还包括基础教育领域。教职工的政治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传统单一学习模式已难以满足教职工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因此,构建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政治理论学习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问题分析
  本研究对长安大学61名教职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为高校管理工作人员、基础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从事高校教育以及中小幼教育的专任教师,其中党员教职工比例占到了94% 。 共召开了5场座谈会征集意见建议,总结出政治理论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学习内容缺乏吸引力
  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普遍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方面,学习方式多以自学或者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为主。此次调查中有83%的教职工反映目前的政治学习内容缺乏吸引力,其中专任教师比例达到了92%,这些教职工认为目前的政治学习形式单一,内容理论性较强,与自身实际工作无法紧密联系,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重视度不够
  课题组翻阅了各部门政治理论学习的签到表,并和学校其他部门管理者进行了沟通,发现专任教师的学习签到率不高。在此次调查问卷中,专任教师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的比例只有30%,他们多倾向于教学业务学习。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部分教职工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只局限于自身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工作,将学习视为一种形式主义的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意愿和热情。二是学习过于频繁,尤其是党员教师,既要参加党员学习,又要参加集体组织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任务量过重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无法真正达到提升思想认识、指导实践的目的。
  (三)学习效果不明显
  在调研座谈会中,教职工分别对现行的政治理论学习体系发表了意见,并谈了自身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职工学习时间分散,尤其是专任教师,不规律、碎片化的学习导致知识缺乏体系化构架,内容记忆模糊,学习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现有的学习考核方式多侧重于检查笔记,教职工照抄书本,有一定的应付心理,忽视对学习过程、思考深度和应用能力的评估,使得学习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四)学习保障机制不完善
  据问卷数据统计,有63%的教职工提到了学习的激励机制,认为自身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经常参加学习的教职工没有得到表彰和肯定,经常不来参加学习的教职工也没有相应的惩罚,尤其是非党员教师,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的比例微乎其微。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于目前学习制度建设不完善,缺少经费、师资等资源保障等,导致部分教职工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二是学习效果考核体系流于形式,考核激励与个人发展关联性较弱,缺乏监督力度和奖惩机制,教职工学习主动性不强。
  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体系优化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分析,结合不同岗位教职工工作特点,从学校学习主体来看,可将教职工分为行政人员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