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9版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发展的系统逻辑、突出问题与实现路径
  系中需要一定时间。
  科技将前沿探索和技术突破作为自身根本使命,其价值目标呈现出鲜明的“创新性”。科技创新活动需要不断突破现有的理论边界和技术瓶颈,这种创新驱动使科技系统表现出对传统知识的批判性、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性以及对实用价值的追求性。科技创新通过“破坏性创造”推动范式变革,与教育系统维护知识连续性的诉求形成互动关系。当教育体系难以快速应对技术升级时,科技与教育之间便产生了一定的错位。
  人才聚焦于个体能力的发展与价值实现。人才在职业选择与发展路径上具有自主性与流动性,倾向于向能够提供优质发展平台、高效激励机制和良好竞争环境的领域流动,这让人才通过流动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而人才集聚又反向优化区域创新生态。在现实中,人才往往向科研条件优越、产业前沿明确、政策支持有力的区域集中。
  教育科技人才在价值目标上的不同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分工的最终结果。教育体系的传承特性、科技体系的创新特性以及人才体系的选择特性反映出不同系统间在互补方面存在着一定基础,也为提升科技创新活力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二)协同治理绩效亟须提升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分开来看,都是各自运行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也处于高质量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但是一体化发展距离体系完备存在一定距离。而提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协同治理绩效则能够推动一体化战略的积极落地。
  一是需要完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机制。教育工作一般由教育领域的相关部门负责,科技工作一般由科技领域的相关部门负责,人才工作一般由人才领域的相关部门负责。然而,在具体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多元主体间的互动交流不够充分且畅通,协同治理绩效相对削弱,导致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发展备受掣肘。
  二是战略协调机制间的作用潜力需要激发。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提升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具体分析这三大战略的内容发现,科教兴国战略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放在经济社会的突出位置,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和开发将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依靠高水平人才的自主创新活动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般强调创新活动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激发创新活动为战略目标,推动不同主体共同对创新活动投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战略谋划上能够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它们能够发挥出推动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合力。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因为战略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以及相关主体的关注度差异,使得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资源配置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企业的创新人才配置相对较弱。企业作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关键主体,对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但是现有的教育体系对人才的培养却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我国高校的学科调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人才培养同科技产业实际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大多数科技创新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相对不足,使得部分高水平人才难以获得工作机会。二是青年科研人才的力量发挥不够充分。青年科研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拥有着人生中最为宝贵的青春年华和旺盛的科研精力,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薪资待遇水平较低、非升即走的考核制度压力过大等导致青年人才的大部分精力消耗于此处,限制了科技创新事业向纵深发展,制约了青年人才的成长和进步。三是高水平人才在跨国之间的流动较难。由于我国在职业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