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 小学数学大单元之课时教学探索
学知识的学习与解决真实的、身边的问题紧密联系,学生才会觉得数学知识有用,才会自觉在生活中应用所学去解决问题。
(一)学用结合促进深度思考
数学学科的所有学习,最终都要指向应用,让纸面上的学习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单元视角下的课时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大观念的统领下,不断尝试综合应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在实践中尝试不断自主关联相关知识体系,或类比、或比较,直至问题解决,提高应用能力。
以北师大版三年级《看日历》一课为例,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会采用以下流程“观察年历,唤醒经验——整理表格,发现规律——梳理关系,强化记忆——巩固练习,拓展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梳理整理头脑中碎片化的知识,形成认知体系。如果以“学用结合”的思路再来设计这节课,可以尝试从“为自己制作一张年历卡”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关联年月日的相关内容,主动研究“ 每月有多少天”“新一年的第一天是星期几”“2月的天数”“ 平年还是闰年”等,梳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逐步形成知识体系,让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消极走向积极 ,培养学生遇到真实问题会自主关联相关知识的良好习惯,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跨学科探究发展创新意识
跨学科学习是2022版课标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话题,强调各学科在教学中均需要有不少于10%的跨学科内容。跨学科学习通常是以一个大的主题为统领,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种思路与大单元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大单元视角下的课时教学可以多尝试开展跨学科主题式或项目式学习,让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
在跨学科教学中,从选题角度出发,我们要让学生所学的内容尽量真实,贴近学生的实际,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是学生真正有需求的问题,这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思考的兴趣会非常强,无需外力强迫,学生主动学习,自觉自愿参与整个学习活动。问题必须通过学生思考、尝试、交流、操作之后才能完成,当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个实际需求的问题时,这种满足感是谁也替代不了的。选择的素材需要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是学生在主题活动学习后能利用所学知识来完成的。
从操作层面来说,跨学科活动大多以学生活动为主,在一个又一个有层次、有梯度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获得知识、积累经验、深入思考,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操作活动的方式要以学生的年龄特点为起点,选择多样的方式进行,如讲数学故事、绘制数学画作、表演数学历史、实地考察研究、借助外界力量、数学走出教室… …
从目标定位角度来说,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确定目标时,要不仅仅局限于所学的本节课或本学科的知识,要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全面综合审视学生的学习行为,正确引导与评价,在跨学科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课时教学要从发展学生的素养出发,构建网状的知识结构,打通数学知识的内部通道,迁移数学活动经验,在学习中理解和应用,养成乐于构建素养导向的思维模式,形成深度思考的良好习惯,应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让大单元引领下的每节数学课焕发富有生命力的光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瑞士〕J.皮亚杰、B.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M].商务印书馆,1980:20-30.
[3]邵文川.结构化教学,让学习深度发生[J].小学数学教育,2020(9):10-11.
[4]刘云霞.大观念统领:以整体性教促进迁移性学[J].小学数学教育,2022(17):13-15,30.
[5]刘徽.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2-5.
作者简介
崔 敏 西安市莲湖区郝家巷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一)学用结合促进深度思考
数学学科的所有学习,最终都要指向应用,让纸面上的学习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单元视角下的课时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大观念的统领下,不断尝试综合应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在实践中尝试不断自主关联相关知识体系,或类比、或比较,直至问题解决,提高应用能力。
以北师大版三年级《看日历》一课为例,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会采用以下流程“观察年历,唤醒经验——整理表格,发现规律——梳理关系,强化记忆——巩固练习,拓展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梳理整理头脑中碎片化的知识,形成认知体系。如果以“学用结合”的思路再来设计这节课,可以尝试从“为自己制作一张年历卡”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关联年月日的相关内容,主动研究“ 每月有多少天”“新一年的第一天是星期几”“2月的天数”“ 平年还是闰年”等,梳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逐步形成知识体系,让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消极走向积极 ,培养学生遇到真实问题会自主关联相关知识的良好习惯,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跨学科探究发展创新意识
跨学科学习是2022版课标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话题,强调各学科在教学中均需要有不少于10%的跨学科内容。跨学科学习通常是以一个大的主题为统领,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种思路与大单元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大单元视角下的课时教学可以多尝试开展跨学科主题式或项目式学习,让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
在跨学科教学中,从选题角度出发,我们要让学生所学的内容尽量真实,贴近学生的实际,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是学生真正有需求的问题,这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思考的兴趣会非常强,无需外力强迫,学生主动学习,自觉自愿参与整个学习活动。问题必须通过学生思考、尝试、交流、操作之后才能完成,当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个实际需求的问题时,这种满足感是谁也替代不了的。选择的素材需要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是学生在主题活动学习后能利用所学知识来完成的。
从操作层面来说,跨学科活动大多以学生活动为主,在一个又一个有层次、有梯度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获得知识、积累经验、深入思考,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操作活动的方式要以学生的年龄特点为起点,选择多样的方式进行,如讲数学故事、绘制数学画作、表演数学历史、实地考察研究、借助外界力量、数学走出教室… …
从目标定位角度来说,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确定目标时,要不仅仅局限于所学的本节课或本学科的知识,要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全面综合审视学生的学习行为,正确引导与评价,在跨学科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课时教学要从发展学生的素养出发,构建网状的知识结构,打通数学知识的内部通道,迁移数学活动经验,在学习中理解和应用,养成乐于构建素养导向的思维模式,形成深度思考的良好习惯,应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让大单元引领下的每节数学课焕发富有生命力的光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瑞士〕J.皮亚杰、B.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M].商务印书馆,1980:20-30.
[3]邵文川.结构化教学,让学习深度发生[J].小学数学教育,2020(9):10-11.
[4]刘云霞.大观念统领:以整体性教促进迁移性学[J].小学数学教育,2022(17):13-15,30.
[5]刘徽.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2-5.
作者简介
崔 敏 西安市莲湖区郝家巷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