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84版
“二十四节气”文化 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
  这些食物中富含的营养元素不仅符合人体健康需要,也顺应大自然规律,有助于身体应对气候的变化,从而达到促进健康的作用。从小培养孩子根据节气选择食物的食育理念和习惯,对其长期的健康饮食习惯养成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了解和实践每个节气推荐的食物种类和饮食方式,也让孩子们接触和认识到更加多样化的食物种类和烹饪方法,增强对各种食物的兴趣和接受度。
  (六)节气文化中蕴含的美育教育
  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对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的总结,反映了自然界的节律变化,蕴含着丰富的美育教育价值。每个节气都伴随着特定的自然景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蕴含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有自然景象的美、有艺术作品的美、有生命萌动的美、也有嗅觉和味觉的美。通过合理设计与实施,可以极大地丰富幼儿的美育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挖掘节气文化中具象化的教育内容
  节气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文化和民俗知识,在选取适合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时,要进行精心的筛选和创编,将其中适宜的内容通过教学设计手段具象化,生成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保育教育活动,以确保内容既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又能有效传递节气文化的核心价值。
  (一)节气文化之传统习俗体验
  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习俗活动,组织幼儿参与节气的传统习俗活动,如立春鞭春牛、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等。通过亲身体验,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节气文化之传统美食制作
  “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在节气文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教授幼儿制作节气特色食物,如冬至的饺子、清明的青团、立夏饭等,不仅可以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将传统美食的精髓和健康饮食的理念深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之中。
  (三)节气文化之自然观察实践
  节气对气候特征的反应是极具智慧之所在,引导幼儿观察节气的自然现象和气候变化,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记录温度的变化等。通过记录节气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记录习惯和思维能力,实践观察让幼儿了解自然的规律和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四)节气文化之传统故事分享
  通过讲述与节气相关的传说故事,如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与清明节气、夏朝开国君王大禹与白露节气等。通过聆听故事,让幼儿了解节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逐渐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感知。
  通过逐渐深入挖掘节气文化中具象化的教育内容,为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保育教育策略的有效实施,让幼儿在快乐、自由的游戏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感知力、动手能力和情感发展的能力。
   形成节气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一番教研深入剖析节气教育价值
  通过专家指导、专业培训、自主学习、教研讨论等多种途径,深入挖掘节气文化内涵,将其转化为适合幼儿教育的宝贵资源。
  1、 自主学习与专业培训相结合
  教师们通过自主阅读、网络汲取、图书馆查阅等方式,较为系统了解节气的起源、发展、科学原理以及各地不同的物候特点和节气习俗。同时,根据教师疑问、教学问题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