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文化 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
此外,将“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建立链接的教育理念贯穿于课程建设始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温度变化,让他们理解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理解节气与生活之前的联系,学会如何根据这些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穿衣起居乃至游戏活动,使“二十四节气”文化知识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得以生动体现和实际应用。在众多的传统习俗当中,也有许多幼儿园生活中难以体验的,如芒种节气的传统习俗“打泥巴仗”,在缺少游戏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创意改编,采用报纸作为泥巴的替代,这一创意不仅保留了游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也让孩子们动脑、动手,想方设法实现游戏需求的能力,让传统习俗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孩子们快乐游戏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提升节气文化浸润的园本课程质量
在构建一套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又蕴含节气文化精髓的园本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经历了以了解节气文化风俗为重点的课程体系1.0版本;以注重体验为标志性活动的2.0版本;以突出食育与家园共育的3.0版本;从节气习俗到现代生活的4.0版本和发现幼儿兴趣并给予支持,从而形成生成性课程的5.0版本五个发展阶段,从中获取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
(一)课程体系的系统化构建与完善
从零星教学案例到使用思维导图构建系统体系的过程中,对节气文化融入园本课程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梳理。通过导图,清晰地勾勒出课程的整体框架与脉络,使得每个节气的活动既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共同服务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总目标。在此基础上,为整体课程、每个节气、每个活动案例设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旨在让每一次活动的目标都具备指导性和指向性,帮助教师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更加明确的把握活动的重点,促使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更加精进。
(二)课程方案的编制与实施
在不断优化课程实施方案的过程中,编制“方案+导图”的课程资源,筛选出各节气的优质教学活动方案,还通过导图的形式,直观展示各方案之间的逻辑与递进关系,便于教师理解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依据体系图,灵活组织教学活动,既有借鉴,又有创新,让“二十四节气”园本课程始终保持与幼儿、社会、园所、教师和合共生的特点。
(三)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在“二十四节气”园本课程初具雏形的基础上,课程质量需要有评价与审议的支持,才能不断适应与优化。我建立多元化、多维度的课程评价体系至关重要。体系包括教师互评、幼儿自评以及基于谈话的反馈机制。通过教师互评互学,共同提高课程实施水平;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的幼儿自评,通过基于儿童视角的评价方式,在审视课程质量的同时,培养幼儿自我反思与自我管理的能力;而基于深入谈话(幼儿、家长、教师)的反馈机制,是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体验与需求、家庭呈现效果与参与程度、教师体会与思考等方面信息,进行课程的调整与优化的重要依据。
通过逐步深入的挖掘节气文化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创设与节气相关的教育环境、实施节气主题活动和突出家园社共育等方式,构建了具有生长力的“二十四节气”园本课程体系,初步建立了多个视角的课程评价体系,这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创造性转化,更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注入了文化内涵和不竭动力,也推动幼儿园办园成效、保育教育工作质量不断提升,为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简介
郭 婷 西安市新城区朝阳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中小学一级教师
提升节气文化浸润的园本课程质量
在构建一套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又蕴含节气文化精髓的园本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经历了以了解节气文化风俗为重点的课程体系1.0版本;以注重体验为标志性活动的2.0版本;以突出食育与家园共育的3.0版本;从节气习俗到现代生活的4.0版本和发现幼儿兴趣并给予支持,从而形成生成性课程的5.0版本五个发展阶段,从中获取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
(一)课程体系的系统化构建与完善
从零星教学案例到使用思维导图构建系统体系的过程中,对节气文化融入园本课程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梳理。通过导图,清晰地勾勒出课程的整体框架与脉络,使得每个节气的活动既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共同服务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总目标。在此基础上,为整体课程、每个节气、每个活动案例设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旨在让每一次活动的目标都具备指导性和指向性,帮助教师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更加明确的把握活动的重点,促使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更加精进。
(二)课程方案的编制与实施
在不断优化课程实施方案的过程中,编制“方案+导图”的课程资源,筛选出各节气的优质教学活动方案,还通过导图的形式,直观展示各方案之间的逻辑与递进关系,便于教师理解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依据体系图,灵活组织教学活动,既有借鉴,又有创新,让“二十四节气”园本课程始终保持与幼儿、社会、园所、教师和合共生的特点。
(三)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在“二十四节气”园本课程初具雏形的基础上,课程质量需要有评价与审议的支持,才能不断适应与优化。我建立多元化、多维度的课程评价体系至关重要。体系包括教师互评、幼儿自评以及基于谈话的反馈机制。通过教师互评互学,共同提高课程实施水平;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的幼儿自评,通过基于儿童视角的评价方式,在审视课程质量的同时,培养幼儿自我反思与自我管理的能力;而基于深入谈话(幼儿、家长、教师)的反馈机制,是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体验与需求、家庭呈现效果与参与程度、教师体会与思考等方面信息,进行课程的调整与优化的重要依据。
通过逐步深入的挖掘节气文化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创设与节气相关的教育环境、实施节气主题活动和突出家园社共育等方式,构建了具有生长力的“二十四节气”园本课程体系,初步建立了多个视角的课程评价体系,这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创造性转化,更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注入了文化内涵和不竭动力,也推动幼儿园办园成效、保育教育工作质量不断提升,为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简介
郭 婷 西安市新城区朝阳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中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