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破解路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增加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论断等。三是加强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把“课程思政”真正落到实处[17], 建立“大思政”格局,真正做到全员育人 。[ 18 ] 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教学方法改进的内部动力,再造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流程设计,努力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吸引力,最终实现育人目标。
(三)建立健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评价体系
1、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评价标准
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评价的核心问题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完整的评价指标就很难进行有效的评价工作 。 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一般是由指标项目、权重集合和量化方法三大部分组成。它一般包含“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1 9],并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教师的教法”具体表现为: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标是否明确。譬如,其是否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二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新时代的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否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教材为基础,融会贯通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有效激发他们学习的内生动力。三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高质量地完成一次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求教师能够有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并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恰当的指导,培养其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教学相长”;而“学生的学法”具体表现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否被唤醒。学生能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运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积极发现问题,进而带着问题、带着情感去高效参与课堂学习等。总而言之,无论是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还是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教学方法质量评价都应包含科学的教学质量观[20] 。
2、严格执行教学方法评价制度
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评价需要严格执行评价制度,才能保障教学方法的传承发展和优化创新[21]。高校思政课如果没有严格执行有关制度,最终只能是流于形式。党和政府历来都是用制度规范约束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主要力量。从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探索期、成长期、成熟期,到最终的完善期,可以说,它的每一次成长和进步都伴随着制度的严格执行,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才能一步步完善,反之,如果不能正确执行制度,其结果必然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发展过程遭遇挫折。因此,严格执行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评价制度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下苦功夫:一是组建执行教学方法评价队伍。这支队伍可以由党政负责人、督导团、关工委,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人员组成,另外,还可以聘请离退休的资深教师、专家当监察人员,保证评价方法执行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该过程不仅能保证教学方法评价制度的顺利执行,也能从外部刺激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好学的同时,积极吸取专家意见和建议,改进其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学水平。二是严格日常管理和考核。日常管理和考核是确保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得以进行的制度安排,加大对其评价的考核权重的安排,可以使其评价标准成为大家自觉遵守的规则。譬如,安徽某高校制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逐一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在教学方法方面,强调突破单一讲授模式,鼓励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研讨、实践体验等互动式方法;在教学手段方面,更加注重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鼓励运用慕课、虚拟仿真、AI互动问答等数字化工具,要求课程需配套线上学习资源库,支持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教学内容方面,
(三)建立健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评价体系
1、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评价标准
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评价的核心问题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完整的评价指标就很难进行有效的评价工作 。 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一般是由指标项目、权重集合和量化方法三大部分组成。它一般包含“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1 9],并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教师的教法”具体表现为: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标是否明确。譬如,其是否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二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新时代的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否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教材为基础,融会贯通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有效激发他们学习的内生动力。三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高质量地完成一次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求教师能够有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并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恰当的指导,培养其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教学相长”;而“学生的学法”具体表现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否被唤醒。学生能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运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积极发现问题,进而带着问题、带着情感去高效参与课堂学习等。总而言之,无论是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还是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教学方法质量评价都应包含科学的教学质量观[20] 。
2、严格执行教学方法评价制度
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评价需要严格执行评价制度,才能保障教学方法的传承发展和优化创新[21]。高校思政课如果没有严格执行有关制度,最终只能是流于形式。党和政府历来都是用制度规范约束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主要力量。从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探索期、成长期、成熟期,到最终的完善期,可以说,它的每一次成长和进步都伴随着制度的严格执行,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才能一步步完善,反之,如果不能正确执行制度,其结果必然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发展过程遭遇挫折。因此,严格执行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评价制度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下苦功夫:一是组建执行教学方法评价队伍。这支队伍可以由党政负责人、督导团、关工委,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人员组成,另外,还可以聘请离退休的资深教师、专家当监察人员,保证评价方法执行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该过程不仅能保证教学方法评价制度的顺利执行,也能从外部刺激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好学的同时,积极吸取专家意见和建议,改进其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学水平。二是严格日常管理和考核。日常管理和考核是确保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得以进行的制度安排,加大对其评价的考核权重的安排,可以使其评价标准成为大家自觉遵守的规则。譬如,安徽某高校制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逐一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在教学方法方面,强调突破单一讲授模式,鼓励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研讨、实践体验等互动式方法;在教学手段方面,更加注重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鼓励运用慕课、虚拟仿真、AI互动问答等数字化工具,要求课程需配套线上学习资源库,支持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教学内容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