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红色资源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 《中国金融史》教学改革研究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陕西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陕西红色资源的思政教育职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旨在讨论将陕西红色资源融入《中国金融史》的教改中,通过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结合,重构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同时,打造《中国金融史》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并据此建立多元评价方法。培养目标是教化出能阐述中国金融故事、坚守金融报国的初衷,并肩负起金融为民责任的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
《中国金融史》属于历史学科领域,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货币与信用发展的历史路径,从而巩固金融学专业知识,可以说其设置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非常必要。通过专业知识的讲授,可以让未来可能会成为金融领域领导者的金融学专业学生强化思政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认同感,实现教育与培养人才双重目标。本文阐述《中国金融史》课程目标、教学策略及思政价值必要性,搭建思政教学框架与实践途径。在混合式教学里高效融合课程思政元素,探索出一条可行的教学途径,对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可、职业操守以及社会担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陕西省红色资源概述
陕西地处中国内陆中心地带,联结着西南与西北,是我国抗战时期人员交往与物资交流的关键纽带,是中共敌后抗日的重要大后方。陕西的红色资源是共产党人和陕西人民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篇章,涵盖了社会历史各个时期的伟大实践。在中华民族追求独立与解放的历程中,陕西是西北地区最早创建中共党、团组织成立的省份之一。在对陕西地区红色遗址的梳理时发现这片热土的特别之处:拥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224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0703件(套),革命纪念馆76家。陕西省境内各区县均有开发的红色教育基地,通过不同的展览主题、社会教育活动以及文创产品开发、各种业态的创新融合,参与“ 大思政课”建设、“红色文化进校园”“红色研学”等思政传播项目,逐步加强与高等教育的结合,最终推动纪念馆、学校与家庭、社会相关机构等多方合作,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综上所述,这些红色教育基地真实地反映了陕西地区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