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红色资源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 《中国金融史》教学改革研究

陕甘宁边区银行旧址
(一)陕西红色资源与专业教育 融合,确立教学目标
将红色资源融入《中国金融史》课程中,深挖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课程思政的效果。本课程的思政建设方向为适应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培养能够“讲好中国金融故事,坚守金融报国初心,勇担金融为民使命”的高素质银行、券商等岗位技术人才。思政建设重点为结合课程教学任务的实际,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达成专业教育目标和思政教育目标两个任务,从融合红色资源、陕西本土特色与诗词名人名言三个方面将专业教育目标和思政教育目标有机整合,将学生个人综合素养提升、职业发展与我国当下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整体目标紧密结合。
教学目标分为专业教育目标和思政教育目标。专业教育目标方面,在《中国金融史》的教学中,将陕西红色资源与本课程专业知识相结合,掌握货币、信用与金融思想发展脉络在陕西的专业与实践案例。从红色资源融合的角度讲授金融史,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理解中国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历史实践,最终提升学生分析现实金融问题的能力。思政教育目标方面,培养学生的历史自信,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传承爱国主义的红色基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引导,增强学生金融报国的信心与动力,致力于培养能够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人才,全面提升金融人才的培养能力和质量。
(二)结合OBE理念,利用陕西红色资源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OBE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学生学习层次的差异,在布置学习主题或任务时也有所区别,最终都以任务为驱动,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进行全程学习 。教学中,教师首先发布任务以确定学习目标,并提供相关视频和幻灯片,学生则根据任务要求进行预习、资料搜集、小组讨论并制作幻灯片进行课堂展示,教师随后在课堂上进行检查、总结并持续优化 。 [3 ] 《中国金融史》课程思政可
将陕西红色资源故事灵活融入日常教学,使思政教育更具实践性,更新教学内容。例如,在比较历代货币发行历程时,可以融入陕甘宁边区光华商店代价券、边币与贸易公司流通券等。结合陕西地区的红色资源,讲述陕甘宁边区银行和“边币”的故事,引导学生参观陕甘宁边区银行旧址。在讲授历代信用与信用制度时,结合边区以“法币+物资+金银”扩大银行准备金的做法,向学生阐释信用经济的本质。[ 2]
《中国金融史》思政教学应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网站上的红色金融专题资源,开展案例教学、翻转教学、情境教学。红色资源和红色金融在陕西各地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物和金融遗迹,各市都有众多红色纪念馆,这些都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观红色金融展览,瞻仰红色金融旧址,生动活泼地开展《中国金融史》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