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99版
陕西红色资源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 《中国金融史》教学改革研究
  
制作关于陕西红色资源的网络课件、案例和微视频。通过“学习通”将学习资料推送至学生手机;利用“学习通”的数据统计功能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督促未完成预习的学生及时补做;通过“学习通”收集学生预习中的疑问,优化教学方案。课中环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考勤、在线测验、弹幕互动等,同时利用“学习通”展示网络课件,回顾课程要点、讲解重点难点;通过“学习通”展示网络案例和微视频,利用文字、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设置陕西红色资源案例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课后环节,教师根据课程学习情况,在“学习通”上推送知识点总结、作业和疑难点反馈。学生通过“学习通”提交课后作业,教师在线批改并提供反馈,完成评价。《中国金融史》课程思政评价采用“三点融合”评价法(详见表2),课程团队教师定期开展课程讨论,进行教学反思和持续地改进。
  (五)紧扣教学理念,转变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第一,由专业教师从独立开发课程向共同开发课程转换,体现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性专业教师发挥主动性。思政课教师和本土金融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专题讨论“课程思政”问题,把“思政”元素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由此拓展思政育人的内涵和渠道。
  第二,由静态学习向常态化动态实践过程转换,体现课程思政发展的可持续性。以西安外国语大学春季学期思政实践周为载体设计思政实训项目,指导学生在拍摄金融微党等实训内容过程中,结合建设金融强国、金融为民、金融服务实体等方面的价值展开课程设计,体现思政动态,实现学以致用、学以达用。
  第三,由期末测试考评向学术竞赛考评转换,体现课程思政实施的落地性。
  以团队项目为任务驱动考评学生中国金融史知识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以及撰写相关学术论文,融通课内课外,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基因式”地融入专业课程,彰显该课程思政实施的落地性与成效。
  结论与展望
  陕西省的红色资源不仅为《中国金融史》课程教学增添了丰富的素材,更有助于完善教材内容与思政案例。课程将红色资源与中国金融史课程教学相融合,能够促进学生对百年党史奋斗历程的学习,还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传统。在未来的教学中,期望通过讲授《中国金融史》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红色资源内容,能够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只有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二者的相互配合与补充,才能有效增强学生金融报国的信心与动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42,117.
  [2]张男星,张炼,王新凤,等.理解OBE:起源、核心与实践边界——兼议专业教育的范式转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3):109-115.
  [3]肖鹏,葛渊峥,郝雪.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6):176-182.
  作者简介
  张 杨 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耐心资本与企业资本结构
  庞加兰 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司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