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八陉:穿越千年的文明走廊
太行八陉示意图
太行八陉北起幽燕南抵河洛,贯穿于太行山间,在阻隔北方游牧部族南下侵扰中原的同时,也沟通了晋冀豫诸省的经济文化交融。随着近现代交通方式的渐次问世,让昔日的雄关要塞变成了如今的旅游胜地,也极大地改变了太行山区的交通、经济、文化格局。从河南济源轵关出发,呈“之”字形穿行在巍巍太行中,领略太行陉道的险峻艰难时,最大的感悟却是,古代关隘的真正意义,不在于阻隔冲突,而在于人类对阻隔的突破、对交融的渴望。
黄河沿着两岸滩涂铺展开沃野千里的农耕图景,又在群山与平原的褶皱里,埋藏了无数把“历史的锁钥”。从关中四大门户到太行八陉,从八百里秦川的出入要冲到表里山河的军事命脉,这些散落在黄河臂弯里的雄关要隘,既是刀光剑影的战场,也是商旅往来的通衢;既是王朝兴衰的见证者,也是文明交融的参与者。岁月流逝,带走了那些曾经的断壁残垣,却带不走雄关要塞背后的动人故事。
作为晋、冀、豫三省的界山,太行山就是一道天然屏障,将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隔绝成互相独立的两部分,只能依靠山脉中断而形成的天然横谷保持联系,“太行八陉”就是其中最有名的联结太行山两侧的交通要道。《太平寰宇记》引东晋郭缘生《述征记》称:“太行山首始于河内,自河内北至幽州,凡有八陉:第一曰轵关陉,今属河南府济源县,在县理(治所)西十一里;第二太行陉,第三白陉,此两陉今在河内;第四滏口陉,对邺西;第五井陉;第六飞狐陉,一名望都关;第七蒲阴陉,此三陉在中山;第八军都陉,在幽州。太行陉,阔三步,长四十里。 ” 可见,早在东晋时期,人们就已认识到[1 ]太行八陉的战略意义与交通价值。千年以后的今天,随着高速公路、铁路、飞机等新型交通方式的问世,昔日的战略要地、交通要道早已不复往日繁华,变成了书写在北方大地上的历史记忆。
太行雄关
(一)轵关天险,通豫连晋
轵关陉至少包含轵、轵关和轵关陉三个地理概念。轵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城市,故址在今河南济源东的轵城镇;轵关是轵关陉上的关隘,又名封门关,故址在今河南济源西的封门口村;轵关陉则指从山西侯马到河南济源的陉道,是古代由汾河流域进入中原的重要通道,号称“太行八陉第一陉”,位于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
轵关陉位于太行山脉南段与黄河北岸的交界处,像一条扁担将豫西北与晋东南挑在两端,一头是山西垣曲,一头是河南济源,全长约50公里,蜿蜒在王屋、中条二山之间,峡谷幽深,道路狭窄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