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八陉:穿越千年的文明走廊
飞狐陉一炷香
犊寨),一万汉军布置在绵蔓河边,剩余大军在土门关与赵军对垒,然后佯败退至绵蔓河边,赵军倾巢而出,汉伏兵却出其不意从后方进击,拔旗易帜,赵军无心再战四散溃逃,汉军前后夹击,大败赵军,就是著名的背水一战。赵王歇作为赵国的最高统治者,不能采纳李左车的正确建议,让韩信有机可乘,最终导致赵国灭亡,令韩信名扬天下的同时也将自己永久地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也是让人唏嘘不已。
北疆锁钥
(一)飞狐险隘,燕赵屏藩
飞狐陉位于河北蔚县南与涞源县北交界处,是太行山脉与燕山、恒山三山交界的天然通道,北连张库商道,南接倒马关和紫荆关,号称“咽喉锁钥”。战国赵襄子经此击灭代国,奠定了赵国北扩的基础。楚汉战争时,刘邦北拒飞狐,南守白马,扭转了楚汉战局。光武帝刘秀派兵屯戍,在此设置烽燧亭障北防匈奴。唐飞狐陉主要防御突厥,安史之乱中,郭子仪在此阻击安史叛军。北宋杨家将长期与西夏对峙于此,著名的“一炷香”相传就是杨六郎的拴马处。清代晋商经飞狐陉开辟了自河北张家口到内蒙古库伦的“茶马古道” 。
飞狐陉扼晋冀咽喉,树燕赵屏藩,战略位置尤其显赫。从南端起点团圆村出发,一路向北行进,沿途峡谷两侧壁立千仞,怪石嶙峋,最宽处不过百米,最窄处仅十几米,张石高速公路在山间若隐若现。当地歌谣就称飞狐陉中有箭眼、一炷香,“箭眼”就是传说中的“六郎箭眼”,北宋年间,杨六郎率领杨家将与辽军在飞狐峪一带交战,最后两国谈判划疆议和,因慑于杨六郎的威名,辽国使者答应再送宋朝一箭之地,结果杨六郎张弓搭箭,一箭穿透飞狐峪山峰越过壶流、桑干二川,最终辽国被迫让出了三川之地,就是著名的“ 一箭射三川” 的故事。所谓“箭眼”,不过是一面巨大岩壁上的一个规整圆孔,无疑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天然景观,后人妄加附会,不足为信。继续前行,眼前赫然出现一根高32米、直径约9米的参天石柱,直插云霄,宛如孙悟空的定海神针一般,就是飞狐峪的著名奇观之一——“一炷香”,当地人称“镇山棒”。相传当年李广、杨六郎都曾在这里拴过马,所以又称“拴马桩” 。
出了飞狐峪,便是北口村,古称飞狐关、飞狐口,因其扼守着飞狐陉北口而得名。据说,村西山坡上有一个巨大的土筑方形城基,就是飞狐关故址,可惜我并未找到,只见一块石碑正面写着“北口”两字,背面刻有“北至蔚,南至广昌百四十里间,古蜚狐道也,近蔚三十里,名北口” [4] ,看上去亦非旧物。当年赵武灵王出飞狐关灭中山国而设代郡,西汉卫青北出飞狐关而逐匈奴,清代蒙古归顺,来自北方的威胁彻底解除,飞狐口的战略意义逐渐被商贸价值取代。如今的北口村早已不复当年繁华,这是现代交通发达的必然结果。作为一条连接南北的地理通道,飞狐陉承载了无数的战争与和平、商贸与文化、传说与故事。在展现大自然鬼斧神工和无穷魅力的同时,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二)紫荆雄关,九边之列
蒲阴陉地处河北易县紫荆关到涞源县之间,与飞狐陉同以涞源县为起点,又称飞狐陉南段,是历史上晋冀之间的军事、商贸通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