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晋蒙宁甘沿黄地区古镇共生发展研究报告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文明根基。作为黄河流域历史文化的活态载体,陕晋蒙宁甘沿黄地区古镇承载了农耕文明、商贸往来、民俗传统、红色记忆等多元文化基因,是黄河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缩影。沿黄古镇共生发展的本质,正是这些多元文化要素在空间分布、历史演进与价值维度中相互嵌入、持续对话与深度融合的体现,需要通过区域协同叙事来实现价值传递与广泛传播。沿黄地区古镇是黄河文化的重要表征和空间载体。作为自然黄河与人文历史交织融合的产物,它们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存续功能,更以活态传承的方式,持续演绎黄河流域特有的风俗民情与生产生活方式。它们既是文化符号,也是现实场域,是历史与当代交汇的共生空间。陕晋蒙宁甘沿黄古镇的形成与变迁,紧密依托该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社会演进历程,在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区域联动、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实践路径。
陕晋蒙宁甘沿黄地区 是黄河流域重要区域,地跨西北、华北,包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5省区。区域内沿黄古镇资源丰富多样,陕西陈炉古镇是黄河流域陶瓷文明的活化石,山西碛口古镇是晋商文化的重要载体,宁夏青铜峡古镇展现了塞上江南的别样风情。作为黄河文化的鲜活载体,沿黄古镇资源承载着流域内经济发展、文明延续、生活方式等独特记忆,具有文化基因的多元共生性、空间分布的廊道聚合性和核心价值的时代转化性三大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沿黄古镇共生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因此,②以古镇为抓手推进黄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再发现与再认识,更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增强文化认同与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实践。应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通过整体性保护与协同性叙事,积极探索文化为民、文化利民、文化惠民的可行路径,系统提升沿黄古镇文化资源的整合效能,以促进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核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沿黄古镇资源文化形态与核心价值
(一)沿黄古镇资源文化形态
陕晋蒙宁甘沿黄地区古镇主要体现为三种文化形态的交融共生:一是水运文明与商贸文化的融合。以山西碛口古镇为代表,作为明清至民国年间商贸重镇,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碛口旅游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获得了省级风景名胜区、首批省级地质公园、首个省级旅游扶贫试验区等称号。二是游牧文化与航运文明的碰撞。以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古镇为代表,作为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在清至民国年间因黄河水运而成为北方著名的商贸重镇,这里的建筑风格、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都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与口岸文化的交融共生。三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甘肃河口古镇,引入黄河漂流、特色民宿、水上项目、低空游览等新业态,持续打造如黄河灯展、《纱灯秘境》实景非遗剧本杀、“古渡河口”乡村振兴示范等特色活动解码文化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