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晋蒙宁甘沿黄地区古镇共生发展研究报告
注:图片来源于国家文物局官网,做AI清晰化处理。
黄河文物展示体系图
因,2025年春节实现接待12.22万人次。[1]
(二)核心价值
陕晋蒙宁甘沿黄地区古镇是文脉赓续的重要空间,也是历史传承的守护空间,其文化共生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文化生态价值。沿黄古镇是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内蒙古河套平原的巴彦淖尔古镇、宁夏黄河大峡谷青铜古镇等,对黄河流域文化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文化传承价值。陕晋蒙宁甘沿黄地区古镇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根与魂,如山西碛口古镇的晋商文化、陕西绥德的陕北民俗文化、山西老牛湾堡的军堡和长城文化双遗产、甘肃青城古镇的科举文化、宁夏南长滩村的党项遗民文化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基因。三是经济价值。沿黄古镇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4年1-9月,甘肃省接待游客3.7亿人次,旅游收入28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和25%,沿黄四市州(兰州、白银、临夏、甘南)贡献显著 [ 2]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木头峪古镇2024年旅游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14.6% 。宁夏回 [3]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南长滩村是黄河进入宁夏南岸的第一个村落,也是宁夏黄河第一村、宁夏黄河第一渡、宁夏黄河第一漂,2008年被确定为宁夏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自2004年起每年春季举办的“南长滩梨花节”已成为宁夏品牌旅游活动,85%的村民认为旅游[4 ]带来了经济效益、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 。 四是文化传播价值。沿黄古镇蕴含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平台。如内蒙古沿黄区域通过草原丝路与黄河文化的融合,推动了文化“走出去”;宁夏南长滩村通过国际交流活动,提升了文化影响力。
陕晋蒙宁甘沿黄地区古镇核心价值的现代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主要体现在:第一,文化认同与情感归属的现代价值。沿黄古镇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们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是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记忆具有特定的载体、固定的形态和丰富的象征意义。社会变迁过程中共同文化记忆与乡土情感会随着原生空间的变化与重构而消解,空间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兼容地区经济发展与文化记忆延续。第二,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价值。古镇的发展模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为当代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如甘肃的什川镇(2025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利用开发古梨树资源方面对于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同时也带动了经济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在为当地居民创造一定收入的同时也形成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三,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的经济价值。古镇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依托古镇非遗等文化资源进行创意,把资源变成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给小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陈炉古镇运用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