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5版
黄河流域陕西书法艺术巡礼
文/李巍
  
  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摇篮,承载着千年的辉煌历史与灿烂文化。陕西段黄河,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书法史上孕育出众多经典作品,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展示了书法艺术的魅力;更是历史的见证,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展现出黄河流域的沧桑巨变与中华文明的辉煌篇章。通过巡礼这些书法史上的经典,可以深入了解黄河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陕西,不仅自史前时期起就孕育出华夏的农耕文明,至周秦汉唐时期创造出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而且孕育出中国文化的载体——汉字,孕育出汉字书写规范化、艺术化的书法,成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的发源地和重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先秦以至宋代,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中心,陕西尤其是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书法家们在这里笔走龙蛇,创作出千姿百态的书法珍品,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书法胜迹,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圣地。
  在这块书法圣地上,自周原甲骨文、西周金文、秦代石鼓文和小篆、汉代隶书、魏晋行书、唐代楷书以至宋元以后书法诸体,以其异彩纷呈的形式,既托载于汉代长安城天禄阁、石渠阁浩繁的古籍文献之中,也展现于三秦毓秀山川的摩崖、碑刻之中,如汉中石门摩崖石刻、耀州药王山碑林、榆林红石峡摩崖石刻和华山西岳庙碑林等,为三秦大地和十三朝古都,升腾起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尤其是今天西安(古长安)城中坐落着中国书法圣地——西安碑林,陈列着历代熠熠生辉的书法胜迹。可以说,自西周至民国,陕西见证了中国书法辉煌的发展历程。这个历程孕育于西安半坡刻画、白水仓颉庙画卦,逐渐演化到周原苍劲的甲骨文、咸阳古朴的大小篆书,最后发展到长安规整雄浑的隶书、楷书,以及散布于关中西府、东府风姿独特的摩崖碑刻中。可以说,正是一代代优秀的书家们,在这片文化艺术沃土上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昭示出黄河流域书法艺术的辉煌景象,造就了陕西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突出地位。
   半坡刻纹与派生于黄河陕西段的周原甲骨、铭文、石鼓文
  文化是自然的人化。人化的自然,就是适合于人所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流水。半坡位于长安八水之一的浐河东岸,原始人就在这里开始从事农耕和渔猎生产,并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而创作出记事的刻纹,成为文字的最初形态。郭沫若先生即认为,中国文字的起源与黄河流经的陕西关中地区紧密相关。他将汉字的起源上溯自西安半坡刻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