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8版
黄河流域陕西书法艺术巡礼

秦小篆(峄山碑)

  华山神庙碑
将其所得体现于笔墨线条之中。等到秦汉一统,全国法制确立,关中大地城市经济繁荣,都城建筑规整,思想观念自曲而直。此后的书法,也就发展到古文字演变的新阶段。北地的魏碑横平竖直,线条如刀切而成,保留着刀刻的遗迹,关中的隶书、楷书,也基本化曲为直,将自然的象形变为笔墨化的符号,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艺术特色。
  繁荣于黄河之滨的汉隶与唐楷
  汉唐时代随着一统政权的确立、“独尊儒术”与三教并重思想的推行,形成了以“礼乐”“中和”为其正统的美学思想,黄河流域的陕西书法也开始由实用进入“自觉”,即艺术的独立观赏阶段。这就体现在以《华山神庙碑》《曹全碑》为代表的汉代隶书,和以《九成宫碑》为代表的唐代楷书,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中国书法最完美的阶段。
  (一)汉隶与《华山神庙碑》《曹全碑》
  汉初,尽管文字仍然使用篆书,但隶书很快定型、完善并大量使用。到汉代中晚期,已经成为官方文书中通用的书体。在应用过程中,由于受理性精神和中和为美思想的支配,书家开始不断追求书写上的规范化、程式化。这种书体也被称作左书、史书、八分,是汉代打破篆书屈曲回环的形体结构,并改变其弧形的笔道形态以更加符号化的字体。在应用过程中,新兴的隶书也由古隶演变为今隶。今隶结字讲究,波磔特别雄健,体式超拔挺秀。清代朱彝尊在《西岳华山庙碑跋》中说道:
  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鸿都石经》《尹宙》《鲁峻》《 武荣》《郑固》《衡方》《刘熊》《白石神君》诸碑是已。一种流利,《韩敕》《曹全》《史晨》《乙瑛》《张表》《张迁》诸碑是已。一种奇古,《夏承》《戚伯》诸碑是已。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
  以上汉隶诸碑,出土存石于关中者有12通,最具有代表性者当推《华山神庙碑》和《曹全碑》 。
  《华山神庙碑》亦称《西岳华山神庙之碑》《华岳颂》,立于华山之下西岳庙中。其笔画横有蚕头、波势、俯仰、磔尾;点如木楔,竖如柱,折如折剑;左右对称之竖,下无横画连接者,在左为平弯,在右无勾挑。结体由无常势的自然活泼,变为横势扁方。中宫收紧,左右开张。同时,此碑隶书中有篆书构字的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