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9版
黄河流域陕西书法艺术巡礼

  九成宫碑(拓本局部)
些因素,笔法上又有楷书的一些点画写法、可谓徘徊于楷隶之间。华山人称“奇险天下第一山”,集奇古、流丽、方整三种美感于一身,汉隶此碑也具有这三种审美风格。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碑主曹全字景完,故又称《曹景完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十月,明万历初年出土于陕西合阳莘里村,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碑文以歌颂东汉合阳令曹全的功绩,由其部下王敞等人所撰。此碑字形以扁平为主,兼有狭长之势,放中有收,变化自然。中锋运笔,转处皆提,篆意甚浓。运笔时藏头护尾,首尾呼应,寓柔于刚。线条圆润、简洁而又凝练。字字波磔分明,蚕头雁尾尤为突出,秀丽而有骨力,圆润而又俊美,其波磔之法与《石门颂》有异曲同工之妙。结体遒劲饱满,俊爽流畅,舒展大方,充满优雅活泼之气。章法处理不拘一格,行距时宽时窄,字距时大时小,极富变化。碑中的每个字都能随体赋形,随形赋神。整体表现出一种朴茂雄强、端严秀丽的风格。
  《曹全碑》不仅字美,而且石质坚润,刻工精良,所以字迹历经千年依然清晰。较以汉碑多以劲挺朴拙或方整斩截为主要风格,惟此碑以曲线之美作为自身的独特风格。当与此碑所书、所树之地的民俗风情有关。合阳地处渭北,民风淳朴自然。因而此碑在曲直相间中,用笔与结构表现出刚柔相济、不激不厉的艺术效果。对于此碑,历来佳评如云。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即言:“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 ”[4] 清万经更是不吝溢美之辞,认为《曹全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 [5]
  汉代属于艺术开始自觉的时代,多铺陈直言的辞赋而少情景交融的诗文。汉代隶法也属于初建时代,即便蚕头燕尾,也多程式化。唯有《华山神庙碑》三美兼具,《曹全碑》遒秀飞动,这显然得益于黄河流域古风醇厚的关中大地。
  (二)唐楷与《九成宫碑》和《多宝塔碑》
  楷书的八法兼备,形成于魏晋而鼎盛于隋唐。唐朝时期大批书家活跃于长安。初唐有继承魏晋传统而又能自成一家的楷书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盛唐有锐意革新,“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的颜真卿;及至中唐以后,则有集楷书结体法则之大成的柳公权。他们的作品尤其是欧阳询的《九成宫碑》《皇甫诞碑》《化度寺碑》,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柳公权的《金刚经》《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历来被认为是楷书的典范。尤其是以《九成宫碑》为代表的欧楷,和以《多宝塔碑》为代表的颜楷,到今天还是世人学楷入手的范本。
  《 九成宫碑》是唐贞观六年( 632)由魏徵撰文,欧阳询书丹而成,立于陕西麟游九成宫中。立碑未久,即为学欧书者捶拓,经后人多次开凿,现存于麟游县九成宫遗址碑亭景区内。碑文歌颂了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和节俭精神,提出了“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全碑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字形随势赋形,其左右结构作相背之势,上下结构呈上窄下宽之形,间架开阔稳定,血脉畅通,气韵萧然,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之正宗。
  因为欧楷大多书于晚年,所以欧氏诸碑大体用笔、结体少有差异。而颜楷诸碑书于不同年龄段,因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