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1版
生生不息黄河水 滋养声声不息民歌情
  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生存,呼儿咳呀!他是人民大救星” , 直抒对党和领袖的崇高敬意与深深眷恋之情。神木民歌《跟着党走幸福长》所唱“怀我生我是亲娘,教我养我是共产党,跟着亲娘慈爱多,跟着党走幸福长” , 朴素的言语中饱含对共产党的炙热深情。同类型的红色民歌还有《好光景全凭毛泽东》《毛主席常在眼跟前》《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太阳出来满山红》《太阳出来了》等。
  革命历史誓铭记,红色精神永传承。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纵览延安十三年的壮阔辉煌历程;在陕北民歌博物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展厅,听陕甘宁边区红色民歌激情澎湃。广为流传的绥德民歌《三十里铺》讲述了三十里铺村的四妹子送三哥哥去往抗日前线保卫祖国的英勇事迹,“三哥哥今年一十九,参加八路军打日寇” 均[3]以及“一心一意你去抗战,打败日寇咱再见面” [3 ]体现着抗日救国的决心和抗战必胜的信心。同题材的革命民歌还有《东征》《献给八路军出征将士》《欢送抗日军》《男女一齐上前线》《保卫家乡》《抗战新阶段》等,既鼓舞了革命斗志,亦弘扬了革命精神。
  如火如荼大生产,劳动榜样南泥湾。在党徽广场,面向党徽雕塑立正,重温入党誓词,回望延安革命岁月,深刻理解延安精神与南泥湾精神;在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跟随讲解员的讲述,系统回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在千亩稻田,望着眼前生机勃勃的水稻田,赞叹着南泥湾“陕北好江南”的美名。此情此景中,耳畔仿佛响起《南泥湾》那熟悉婉转的旋律,“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 3] … …伴着轻快悠扬的歌声,在如今的南泥湾回看三五九旅曾经的屯垦岁月。
  红色民歌润心田,歌唱边区新生活。在陕甘宁边区红色民歌中,有诸多反映边区人民生活焕然一新的优秀作品,如《边区自乐歌》《边区好》《边区人民真喜欢》《边区好地方》《还是咱边区好》;有歌唱边区人民彻底翻身的经典作品,如《翻身道情》《咱村来了土改工作队》《劳动人民大翻身》《翻身对口曲》《翻身歌》《大青山》;还有记录边区群众扫盲学习的好作品,如《夫妻识字》《识字小调》《学会文化到北京》《雀儿喳喳叫》。其中,《翻身歌》所唱“新旧社会两重天,过去苦来现在甜”[ 3],以今昔对比的形式道出了党领导人民群众翻身做主的斗争精神。《夫妻识字》则以循循善诱的方式讲明文化知识与革命斗争、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新中国陕北民歌中的黄河意蕴
  歌声来自陕甘宁,飘向全国同赏听。20世纪70年代初,《人民日报》登载的五首陕甘宁边区红色民歌,首首经典,曲曲动人。这五首红色民歌合称为《陕甘宁边区革命民歌五首》,分别为《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工农齐武装》《翻身道情》《军民大生产》《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其中,前四首由陕甘宁边区原有的红色民歌改编而来,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则于1971年新创而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歌颂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的新气象,歌词激动人心,曲调积极明快。开篇讲述中央红军抵达陕北,“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北” ; 并 [2 ]展现了当地群众欢欣鼓舞的盛况,如“ 快把咱亲人迎进来”“热腾腾的油糕哎嗨哎嗨哟,摆上桌哎嗨哎嗨哟”“ 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知心的 [2]话儿飞出心窝窝” ;该首歌曲唱响光明前景、昂扬斗志和乐观精神,“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毛主席领 [2]导咱打江山” ,山丹丹花的红色花朵热血盛放,中国革命的红色精神更是红遍祖国壮美山河。
  黄河黄土蕴生机,唱响嘹亮西北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坚韧嘹亮的“西北风”歌曲从西北边域飘往辽阔天际,《黄土高坡》《黄河源头》《 信天游》等“西北风”歌曲深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