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8版
黄河中游地区农业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研究— —以陕西佳县古枣园为例

2014年4月,陕西佳县泥河沟村36亩千年古枣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里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枣树林。
   黄河中游地区农业文化遗产景观基因图谱构建
  黄河中游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人工营建与自然环境高度协同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当地民众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依据黄河中游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巧妙构建的适应农业生产体系与村落居住环境的智慧结晶。其景观基因呈现出独特的“时间-空间-文化”三维耦合关系。在时间维度方面,从农事周期、技术革新与迭代、现代技术应用、农耕制度传承四类基因入手,梳理景观基因演变脉络;在空间维度方面,从农业用地格局、生产设施、建筑布局与样式三类基因入手,解析景观的物质形态;在文化维度方面,通过对农耕理念、营建思想、价值观念、民俗风情四类基因的解译,挖掘其深层内涵。
  陕西佳县古枣园景观基因识别结果
  (一)研究区概况
  佳县古枣园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核心保护区位于县城东北部朱家坬镇泥河沟村 。[3 ]地处黄河中游晋陕峡谷西岸, 东侧与山西临县隔河相望,属于典型的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为枣树生长和果实糖分积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古枣树群落历史悠久,现存挂牌古树最早可追溯至1000多年前。古枣园在明代已初具规模并形成独特的经营模式,不断演进,最终形成了如今规模宏大的古枣园群落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佳县古枣园于2013年被农业部认定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2014年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G IAH S) 。[4]古枣园具备极高的经济价值,不仅是当地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更承载着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记忆,展示着传统农业智慧。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古枣树种植跨越千年,但本文所识别的景观基因体系及其“三维耦合”关系,其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