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 城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余名两院院士在内的20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 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库保障,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17]
3、做深做实工农文旅融合
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深入挖掘农村多元价值。特别是对非遗文化,落实中央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思路,加快推进工农文旅深度融合,发挥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
(四)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1、强化公共服务供给的普惠性
一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二是关注重点群体。充分关注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口、大病患者等群体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需求,确保这些群体也能享受到优质公共服务。三是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共建共享,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让留在乡村的居民也能享有和城镇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18]
2、强化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性
严格明确需求导向。一是深入基层调研。通过入户调[19]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 的新问题新建议,形成需求清单。二是建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手段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出不同群体的需求,寻求新对策。三是精准供给。基于数据分析,精准制定政策、实施精准服务。在此过程中,还需监管到位,及时进行动态调整,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供需错配,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新的获得感。 [19]
3、强化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性
一是推动供给主体多元化。进一步放开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简化审批流程,消除各种隐性壁垒,为各类主体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二是加强政策引导,不断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如养老机构推出的时间银行、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创新方式。三是健全政策法规,规范服务质量、价格和监督机制,形成多元优质供给生态,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参考文献
[1]着眼全国大局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J].当代陕西,2023(10):6-11.
[2]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2-05-07(01).
[3]杨羊,张学良.科学有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J].财经界,2022(15):6-7.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当代江西,2017(11):4-28.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一卷[M].外文出版社,2018.
[6]杨羊,张学良.科学有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J].财经界,2022(15):6-7.
[7]彭青,田学斌.积极推进县城城镇化建设[J].理论探索,2022(4):101-107.
[8]吕园.区域城镇化空间格局、过程及其响应[D].西北大学,2014.
[9]苏怡.陕西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N].陕西日报,2024-10-03(02).
[10]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 促进县域主导产业链式成长[EB/OL].https://opinion.voc.com.cn/news/202207/20965817.html.
[11]习近平.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4-04-24(01).
[12]王立胜,朱鹏华.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内涵、挑战与路径[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3(6):3-11.
[13]粱丽萍.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N].人民政协报,2024-11-22(05).
[14]张娟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就地城镇化[J].河南农业,2017(15):52-54.
[15]郝雷.河北省财政政策助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24(2):22-27.
[16]王雅红,朱连超,宋雪.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研究—以新民市为例[J].辽宁经济,2021(3):45-54.
[17]张梅.陕西奋力迈向科技强省[N].陕西日报,2024-08-12(07).
[18]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J].先锋,2024(7):9-27.
[19]曾建丽.以高水平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创造美好生活[N].天津日报,2025-02-01(04).
作者简介
张娟娟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城镇化、乡村振兴
3、做深做实工农文旅融合
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深入挖掘农村多元价值。特别是对非遗文化,落实中央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思路,加快推进工农文旅深度融合,发挥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
(四)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1、强化公共服务供给的普惠性
一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二是关注重点群体。充分关注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口、大病患者等群体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需求,确保这些群体也能享受到优质公共服务。三是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共建共享,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让留在乡村的居民也能享有和城镇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18]
2、强化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性
严格明确需求导向。一是深入基层调研。通过入户调[19]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 的新问题新建议,形成需求清单。二是建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手段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出不同群体的需求,寻求新对策。三是精准供给。基于数据分析,精准制定政策、实施精准服务。在此过程中,还需监管到位,及时进行动态调整,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供需错配,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新的获得感。 [19]
3、强化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性
一是推动供给主体多元化。进一步放开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简化审批流程,消除各种隐性壁垒,为各类主体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二是加强政策引导,不断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如养老机构推出的时间银行、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创新方式。三是健全政策法规,规范服务质量、价格和监督机制,形成多元优质供给生态,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参考文献
[1]着眼全国大局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J].当代陕西,2023(10):6-11.
[2]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2-05-07(01).
[3]杨羊,张学良.科学有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J].财经界,2022(15):6-7.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当代江西,2017(11):4-28.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一卷[M].外文出版社,2018.
[6]杨羊,张学良.科学有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J].财经界,2022(15):6-7.
[7]彭青,田学斌.积极推进县城城镇化建设[J].理论探索,2022(4):101-107.
[8]吕园.区域城镇化空间格局、过程及其响应[D].西北大学,2014.
[9]苏怡.陕西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N].陕西日报,2024-10-03(02).
[10]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 促进县域主导产业链式成长[EB/OL].https://opinion.voc.com.cn/news/202207/20965817.html.
[11]习近平.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4-04-24(01).
[12]王立胜,朱鹏华.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内涵、挑战与路径[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3(6):3-11.
[13]粱丽萍.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N].人民政协报,2024-11-22(05).
[14]张娟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就地城镇化[J].河南农业,2017(15):52-54.
[15]郝雷.河北省财政政策助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24(2):22-27.
[16]王雅红,朱连超,宋雪.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研究—以新民市为例[J].辽宁经济,2021(3):45-54.
[17]张梅.陕西奋力迈向科技强省[N].陕西日报,2024-08-12(07).
[18]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J].先锋,2024(7):9-27.
[19]曾建丽.以高水平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创造美好生活[N].天津日报,2025-02-01(04).
作者简介
张娟娟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城镇化、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