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赤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赤峰红山国家森林公园
一是组织文化学者、旅游规划专家对各村落的历史遗址、民俗传统、自然景观进行深度调研,梳理红山文化遗址型、草原牧歌体验型、民族手工艺传承型等不同类型村落的资源禀赋,为主题定位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在红山文化遗址周边村落,围绕“史前文明探秘”主题,将考古研学、陶器制作、红山神话情景剧等元素融入村落建设,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在蒙古族聚居村落,以“游牧生活再现”为主题,规划搭建传统蒙古包营地、马背文化体验区、民族歌舞展演广场,让游客深度感受草原民族的生产生活智慧。二是各级政府应积极促进文旅企业与农村合作社的深度合作,引导村民将自家院落改造为主题民宿,在院落中融入主题文化符号(如红山玉龙纹样、蒙古族雕花工艺),为游客提供特色餐饮(如契丹风味美食、蒙古族奶食品),将村落整体打造成“活态文化博物馆”。三是制定特色主题村落建设与服务标准,建立健全特色主题村落的品质管控与品牌传播体系。制定村落景观风貌、服务质量、文化展示等方面的标准规范,避免主题开发建设的随意性与低俗性;通过举办“赤峰主题村落文化节”“非遗手艺大赛”等活动,结合新媒体平台进行故事化传播,塑造“红山文化源生地”“草原民俗体验地”等特色品牌形象,增强市场辨识度。如此,方能将特色主题村落真正打造成为破解业态同质化难题的重要抓手,推动赤峰乡村文旅产业实现从同质竞争向“品牌引领”发展转型。
( 二)深挖地域文化内涵,促进文旅产品创新
解决文化资源转化不足的问题,赤峰应以文化研究为基础、以创意设计为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挖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以及表现形式,并借助现代创意设计理念与技术手段,设计融合文化元素的文旅产品,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吸引力、提升游客的消费欲望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