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87版
三元交互决定论视角下 青年“躺平”现象的发生机理与消解路径
  励细则、丰富奖励方式等举措建立健全考核及奖励机制。具体来说,要积极开展榜样评选活动,对于成果突出的青年榜样予以适当的物质和精神等奖励。例如,授予荣誉称号、设立奖励基金、颁发证书或奖状,激励其他青年按照既定标准要求自我、创优争先,以此塑造拼搏奋进的良好风尚。班杜拉认为,直接强化要比替代强化更能使行为持续下去。也就是说,当青年实施示范行为时要及时地肯定和激励青年,通过外部的好评与嘉奖促进其积极心态和行为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探索个体兴趣所在,提高青年积极奋斗的内部动机。“躺平”大多数时候是青年宣泄压力、调节情绪的暂时性策略,但客观上也造成潜在环境因素持续存在。因而不仅要适当使用外在奖励,还必须逐步进行自我强化。一方面,要让青年明确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赖性,深刻意识到自身既是社会发展成果的受益者,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个人的发展只有在国家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另一方面,要引导青年从感兴趣的领域中选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方向,并为其达到目标创造有利条件,使青年体验到极大的成就感,切身感悟奋斗的价值意义。
   结语
  青年的成长成才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青年积极奋进的精神面貌成为当前青年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躺平”作为当代青年缓解内卷压力的暂时性策略,具有对象群体的自主性、行为模式的低欲望性、话语表达的符号化以及价值取向的抵抗性等现实表征。在三元交互决定论视角下,青年“躺平”现象的生成是环境、个体认知以及行为三因素相互影响、交互作用的结果。三元交互决定论的视角为理解青年“躺平”现象提供了经验参考,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中对人与环境高度相互依赖关系的忽视,但仍需承认其在分析复杂议题时的局限性。是故,在今后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思考如下问题:第一,环境、个人以及行为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个体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个体存在的差异性都会左右青年行为取向,其发生机理还需更加具体化,以提高预防和治理的精准度。第二,基于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客观事实,特别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为当代青年提供了新的生活和社交空间,如何将新的影响因素予以系统归纳,兼顾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宣教等。应对青年“躺平”现象,就需要从强化社会建设、深化教育引导和加强行为管理等方面合力破局,激发青年积极奋斗的主动性。未来或可从实证调研、大数据时代等方面入手,继续深挖青年“躺平”现象的生成机制,发展出更加成熟的治理策略,从而推动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有效培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236.
  [2]陈友华,曹云鹤.“躺平”:兴起、形成机制与社会后果[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9):181-192.
  [3]林龙飞,高延雷.“躺平青年”:一个结构性困境的解释[J].中国青年研究,2021(10):78-84.
  [4]王钰文,王茂福.分型与逻辑:“躺平”何以发生——基于默顿社会失范理论视角的分析[J].探索与争鸣,2021(12):63-73,178.
  [5]熊钰.网络“躺平”现象与青年奋斗精神培育[J].中国青年研究,2022(2):14-21.
  [6][美]阿尔伯特·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皮连生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5.
  [7]付茜茜.从“内卷”到“躺平”:现代性焦虑与青年亚文化审思[J].青年探索,2022(2):80-90.
  [8]覃鑫渊,代玉启.“内卷”“佛系”到“躺平”——从社会心态变迁看青年奋斗精神培育[J].中国青年研究,2022(2):5-13.
  [9]马中红.“躺平”:抵御深度异化的另类姿势[J].探索与争鸣,2021(12):54-62,178.
  [10]章文宜,莫少群.解读青年文化症候:“躺平”模因的感觉结构分析[J].未来传播,2022(4):26-35.
  [11]民调:六成网民对年轻人“躺平”表示理解同情[EB/OL].https://news.ifeng.com/c/86TYLZvlrEj.
  [12]王珑玲.“内卷”“躺平”与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培育[J].中国青年研究,2022(2):4.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一卷[M].外文出版社,2018:165.
  作者简介
  张永倩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