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93版
新文科视域下 影视课程教学创新与思政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
文/马王平
  
  在新文科建设深入推进、新媒体与智能技术加速影视行业变革、社会文化亟待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影视行业正经历着内容生产逻辑、传播范式及产业结构的深刻革新。影视课程教学亟须兼顾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意识的协同培育。本研究立足新文科视域,聚焦影视课程教学创新与思政融合的实践路径,以期用“学科交融、技术整合、价值引领”为核心理念,构建“技术、人文、思政”影视课程体系。通过在影视专业课堂教学中全链条融入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与行业使命感,使影视教育既强调基于新兴技术的创新性技艺传授,更注重引导学生涵育扎实的工匠精神与饱含人文温度的专业素养;既立足本土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路径,更面向世界拓展中国故事传播的新范式。研究成果可为高校影视教育改革提供实践范例,为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家国情怀的新型传媒人才提供范式指导,在助推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助力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为新文科视域下影视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照。
  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全面展开以及“大思政”格局的持续深化,新媒体技术已深刻重构影视产业生态。多元化的社会文化需求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亟须其输送兼具专业硬实力与价值软实力的影视人才,这种综合素养的提升需切实体现于教学成效与职业适配度之中。与此同时,高校影视教育作为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文化传播场域,承载着传承民族文化、引领价值导向的重要功能,肩负着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命题的使命。如何有效实现这些目标,已成为当前影视教育教学亟待突破的核心议题。此外,这一定位完全契合新文科中“文科+科技+产业”的趋势:既符合影视专业“视听传价值、创作育素养”的特点,又和课程思政和教育强国的相关要求相吻合,也为课程创新和思政结合起来提供具体的理论依据。
  因此,基于新文科、课程思政的背景,探寻并解决影视课程创新与思政融合中存在的“融而不深”“合而不畅”的共性化难题,发掘更加便捷有效的解决方法,创新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模式,培养兼具专业能力和家国情怀、社会担当的新时代影视人才,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海外传播大业。
  新文科与影视专业课程思政融合的理论基础
  新文科建设与影视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并非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的表层机械叠加或简单关联。一方面,需遵循二者深度融合的内在规律,紧密结合影视专业的学科属性;另一方面,应将影视专业固有的实践特性与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有机统一,共同为二者提供学理支撑与实践场域。
  (一)新文科的核心要义与影视专业的适配维度​
  新文科并非传统文科的简单拓展,而是以学科交叉为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