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97版
新文科视域下 影视课程教学创新与思政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
  
为主旋律题材来判定,分值仅为20%;据调查统计,全国范围内,思政指标在影视专业课程评价中占比超过30%的高校不足20% 。 二是评价主体少、过程性不强。绝大多数的课程都是由教师负责打分,鲜有行业教师参与评定。以课程《影视制片管理》为例,在思政方面的定性为“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既没有量化评分,亦无使用“学生思政回馈报告”这样的考查模块,难以量化思政融入情况。
  新文科背景下影视专业课程创新与思政融合的实践路径
  要实现文科教育特有的价值塑造和道德培育功能,就要以“课程重组、教学方法创新、平台开发、师资培养、保障与评价”等五个方面为实践路径,实现专业创新、思政引领的深度融合。
  (一)构建基于PBL项目式学习的课程设计,融入全流程思政目标的课程体系
  新文科建设要求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注重学科与技术融合。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采用项目化学习(PBL)和跨课程整合的方式,将思政教育自然融入专业课学习的各个环节。
  基于PBL的课程设计实现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任务融会贯通。其核心策略主要是通过“策划-筹备-制作-传播”的实践结构,把课程设置为四个阶段,在各阶段穿插思政目标和具体的专业任务。
  策划阶段:包括市场调研、选题论证和剧本开发等。这个阶段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现实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创作观。比如,在确定《返乡青年创业记》选题时,可以借鉴《流浪地球》的创作思路,既要讲好科技领域的中国故事,又要融入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和家国情怀,避免选题脱离现实。
  筹备阶段:建组分工、预算编制、资源统筹,并培养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协同意识,递交“零造假预算表”和《诚信制片承诺书》,案例剖析相关法律风险。
  制作阶段:要完成拍摄执行、人员管理和质量把控等工作,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伦理意识。这个阶段必须严格遵守《影视拍摄伦理规范》,比如不能随意破坏环境,也不能泄露他人信息。
  宣传阶段:通过作品路演、传播分析和反馈优化,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具体做法是邀请思政教师和行业专家对学生作品进行评定,重点考察其中的思政内涵。
  ( 二)跨学科建立“技术-人文-思政”三维课程矩阵
  以新文科跨学科理念为指导,构建“影视核心课程+跨学科模块+思政专题”的课程群,主要包括:
  跨学科课程模块。加强“技术+人文+思政”的融合协同。我们可以从“专业能力+跨学科技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在课程体系中设计不同类型的学科进行交叉协同。第一是基于知识传授的跨学科模块。该模块以“专业知识学习+跨学科技能培养+思政育人目标达成”为基本单元。第二是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跨学科模块。该模块以“专业知识巩固与提升+跨学科技能提高+思政育人目标完成”作为主要框架。第三是将思想引领贯穿始终的跨学科模块。该模块以“专业知识+跨学科技能+思政育人目标”构成基本要素和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