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01版
新文科视域下 影视课程教学创新与思政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
  
 该体系借鉴了CIPP评价模型的“成果评价”维度与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通过多维度、多主体评价实现思政成效的可视化与可优化 。[ 16]
  一是专业技术水平:量化评估采用“影视技术评分量表”,量表里构图占10分、剪辑占10分、叙事能力同样占10分;“技术应用情况和叙事方式特点”占比30% 。
  二是评价指标:其一是价值导向,要求内容符合核心价值观;其二是思想深度,看是否体现出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等内涵。具体评分标准为:思想导向方面,符合主题的可评10-15分,偏离主题的只能得0-5分;思想深度方面,能结合所学专业谈论社会责任的,可评5-10分,这部分占比25% 。
  三是评分内容:包含调研深度、团队协作与诚信表现,这部分占比20%。其中调研深度主要看报告是否完整,对应3-5分;团队协作通过成员互评来打分,也是3-5分;诚信表现方面只要没有出现预算造假情况,就能得到2-3分。
  四是主流平台播放量、正能量评论占比:播放量方面,内容被“学习强国”收录可获得3分,在省级展播平台播出能得到2分;评论占比的评分规则为,正能量评论占比达到80%及以上得2分,在60%-80%之间得1分,这部分占比10% 。
  五是行业导师评价、思政教师评价:行业导师针对“产业适配性与社会价值”给出了3分,思政教师就“思政融入自然度”打了2分,这部分占比10% 。
  六是反思报告质量和反馈的改进效果情况:反思报告能够客观诚实地总结并反思出自身的不足,提出补救措施的可计2分;按反馈意见改进作品的,可得3分,这部分占比5% 。
  在新文科建设纵深推进的时代语境下,影视传媒教育应立足长远发展,紧密契合时代脉搏,着力构建中国故事叙事体系,显著提升影视作品的国际传播效能。未来,还需深耕内容创作与创新能力培育体系,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模式。唯有通过持续的教学实践突破与系统性改革创新,方能构建影视类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范式。
  参考文献
  [1]余力.融合与重构:新文科视域下影视制片课程的建设路径[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3(3):82-88.
  [2]陈书泱.新技术环境下“课程思政”融入影视摄制类课程的模式建构——以《电视摄像基础》为例[J].知识经济,2022(14):121-123.
  [3]白娟娟.“新文科”背景下影视专业课程创新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2020(22):52-55.
  [4]林璐璐.高校“思政+影视”课程育人模式探析[J].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3):361-365+372.
  [5]谭敏.新文科视域下高校艺术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戏剧之家,2022(9):172-174.
  [6]修南.面向新文科建设的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3):50-53.
  [7][美]爱德华·霍尔.超越文化[M].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9][瑞士]让·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王宪钿,译.商务印书馆,1981.
  [10]Mihaly Csikszentmihalyi.Flow:The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M].HarperPerennial,1991.
  [11][美]琼·莱夫,艾蒂纳·温格.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王文静,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2]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组委会.中国产教融合发展报告(2022)[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13][美]罗伯特·梅纳德·哈钦斯.分布式认知[C].裴利芳,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Z].2021.
  [15][美]斯蒂芬·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6]魏小玲.基于CIPP模型的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优化研究——以兰州大学为例[D].兰州大学,2023.
  作者简介
  马王平 长安大学人文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