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0版
数字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 理念、路径与经验启示— —以重庆市为例
  针对交通空间、低空空间等关键领域的治理痛点,通过技术创新、机制优化与场景落地,构建起“智慧化、一体化、民生化”的空间治理体系。
  1、 实施城市空间“规建运治”一体化改革
  一是搭建城市“规建运治”综合场景。以数字化平台为支撑,打通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日常运营、应急治理的数据壁垒,运用BIM(建筑信息模型)与GIS(地理信息系统)融合技术,实现建筑项目从规划审批到建成后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数据追踪,联动城管、公安、应急等部门数据,确保空间治理的“规划有依据、建设有标准、运营有监控、治理有响应”。二是以“规建运治”全流程协同为目标,推动治理模式从“分段管理”向“闭环协同”升级。依托数字化技术,锚定“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超大城市空间建设目标,整合空间治理各环节资源,以场景化落地推动数字化技术与空间治理深度融合,为后续治理实践提供顶层框架支撑。
  2、城市交通空间的数字化治理
  一是以数字化手段“治堵”。针对超大城市交通空间“ 出行拥堵”的核心痛点,重庆市坚持“动态疏导+静态管理”双管齐下,显著提升交通空间治理效能。2025年4月,重庆建成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系统,通过实时采集路况数据(如车流量、拥堵点、事故信息等),结合AI算法实现信号配时动态调整、拥堵预警实时推送,有效缓解高峰时段交通压力。 二是以数字化手段解决停车难问题。重[8]庆市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路内路外停车资源,一体推进智慧停车和停车收费改革,规范设置并动态优化停车位,全力构建中心城区“一个停车场”系统,有效提升公共空间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3、城市低空空间数字化管理
  一是完善低空空域管理。针对超大城市“地面空间饱和”的现状,重庆市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通低空空间治理通道,拓展城市空间治理的立体维度。2025年6月,重庆推出首批42项低空经济相关项目,聚焦“低空交通、应急救援、城市巡检”两大领域五个方向,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低空空间管理体系,依托低空飞行轨迹监控系统,实时管控无人机、低空通勤航空器的飞行路线,避免低空飞行与地面交通、建筑空间的冲突。 二是扩展低空应用场景。重庆市[9]利用无人机进行城市绿化巡检、应急物资投送,将低空资源与城市治理需求结合,激活低空空间的治理价值,为超大城市立体空间治理提供新路径。
  (三)数字赋能城市建设更新提升
  在超大城市建设更新发展进程中,重庆市以“数字住建”为核心抓手,通过系统性重塑工作体系、业务流程与监管模式,全面推动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城市建设从“传统粗放”向“智慧精细”转型,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构建“数字住建”体系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构建“114N3”的“数字住建”总体架构,该体系包括一个数字住建大脑,一个一体化数据底座,聚焦数字工程、数字住房、数字城市、数字乡村四大关键跑道,打造N个典型应用,最终实现助力超大城市治理、赋能住建高质量发展、添彩群众美好生活的三大目标。二是打造配套应用。为加快推进“数字住建”建设步伐,提高工程建设效率,重庆市谋划打造了“工程审批在线”应用,横向打通全市16个市级部门,集成了多达86个审批事项,通过构建“渝建通码”实现“一码管全程”,成功将工程项目审批时间压缩78%;“工程智管”应用实现工地全要素数字化监测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市工程事故同比下降30%,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率列全国第一。[10]三是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