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态势 及“十五五”发展方向
高于全省3.7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的贡献率达59.4% 。[ 4]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滇中城市群围绕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推进产业链招商和精准招商。在高新技术企业方面,昆明市2024年已累计培育2141家、发展66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4] 。
(三)城市群辐射能力持续增强
滇中城市群作为全省建设辐射中心的核心区,依托通道和口岸建设辐射能力逐渐增强。自RCEP生效以来城市群辐射红利持续增加,到2024年昆明海关区签发的RCEP原产地证书金额达50.14亿元,凭证书减税达1.26亿元,签发的原产地证书达16384张 。[5 ]2025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又发布了《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特色产业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园区实力持续壮大,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 ,旨在提升中老铁路沿线的发展水平。
(四)城市群开放特色更加鲜明
滇中城市群围绕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平台,发挥“先试先行”的优势,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高水平推进制度型开放。2024年已累计结关出口61646票,出口额达19.79亿美元,并且全省第一个智慧化产业园区也正式在滇中启动开园 。在口岸城[6]市发展方面,2024年“磨憨-磨丁合作区”GDP完成20.68亿元,同比增长7.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2%,规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2% 。[7]
滇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滇中城市群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规模持续扩大、能量不断增强,但是也需要看到整体城市发展面临城市动能更迭有潜在“路径依赖”风险、城市群高水平开放不足、城市能级跃迁乏力、城市群绿色发展质量不高、城市群特色和文脉赓续传承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及挑战。
(一)城市群产业动能更迭“路径依赖”仍待破解
一是城市群创新能力不足,新质生产力形成缓慢。研发强度是反映地区发展创新力的关键指标,也是新质生产力驱动发展的重要指标。根据《2024云南统计年鉴》测算(以下称“统计数据显示”均指使用对应年份统计年鉴查询或计算得出),云南全省R& D费用占GDP比重的0.7%,滇中城市群(含红河州全部县、市)为0.5%,低于全省水平。再看城市群内部2023年研发强度,昆明市为0.69%,仍然低于全省,曲靖、玉溪、楚雄、红河分别为1.05%、1.19%、0.29%、0.67%,仅曲靖、玉溪高于全省水平。从我国其他城市群情况来看,2023年长三角城市群的研发强度达3.33%[8 ]。 2024年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广东省研发投入强度达3. 6%左右,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有效量均居全国第一,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领先 。作为全国培育发展[9]的19个城市群之一,城市群核心区的昆明市在2025年中国“ 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中也没有挤入前20强。可见,滇中城市群在研发强度方面仍然有较长的路需要走,未来需高度重视新质生产力带动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是城市群产业结构不优,高附加值产业较少。从滇中城市群来看,2024年滇中城市群GDP(含红河州全部县、市)占全省的61.96% , 其中昆明市就占26.24%,占比较大,城市首位度较高。表1中计算了各州市三次产业占比情况,集中反映出昆明及各副中心城市产业结构不平衡。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昆明市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4:29:66,曲靖市是15:35:50,玉溪市是10:42:48,楚雄州是17:40:42,红河州是13:36:51。相比同时期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3:33:54,全国为7:37:56,昆明市第二产业占比过低,其余副中心城市占比又过大,第三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成长缓慢。滇中城市群内部产业结构不优,新旧动能转换困难。昆明市发展虽然是“一枝独秀”,但是城市群内部产业结构平衡性不足,并且昆明、曲靖、玉溪等不同程度地存在依赖传统产业,产业升级转型慢、路径依赖特征明显。新兴
(三)城市群辐射能力持续增强
滇中城市群作为全省建设辐射中心的核心区,依托通道和口岸建设辐射能力逐渐增强。自RCEP生效以来城市群辐射红利持续增加,到2024年昆明海关区签发的RCEP原产地证书金额达50.14亿元,凭证书减税达1.26亿元,签发的原产地证书达16384张 。[5 ]2025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又发布了《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特色产业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园区实力持续壮大,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 ,旨在提升中老铁路沿线的发展水平。
(四)城市群开放特色更加鲜明
滇中城市群围绕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平台,发挥“先试先行”的优势,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高水平推进制度型开放。2024年已累计结关出口61646票,出口额达19.79亿美元,并且全省第一个智慧化产业园区也正式在滇中启动开园 。在口岸城[6]市发展方面,2024年“磨憨-磨丁合作区”GDP完成20.68亿元,同比增长7.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2%,规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2% 。[7]
滇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滇中城市群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规模持续扩大、能量不断增强,但是也需要看到整体城市发展面临城市动能更迭有潜在“路径依赖”风险、城市群高水平开放不足、城市能级跃迁乏力、城市群绿色发展质量不高、城市群特色和文脉赓续传承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及挑战。
(一)城市群产业动能更迭“路径依赖”仍待破解
一是城市群创新能力不足,新质生产力形成缓慢。研发强度是反映地区发展创新力的关键指标,也是新质生产力驱动发展的重要指标。根据《2024云南统计年鉴》测算(以下称“统计数据显示”均指使用对应年份统计年鉴查询或计算得出),云南全省R& D费用占GDP比重的0.7%,滇中城市群(含红河州全部县、市)为0.5%,低于全省水平。再看城市群内部2023年研发强度,昆明市为0.69%,仍然低于全省,曲靖、玉溪、楚雄、红河分别为1.05%、1.19%、0.29%、0.67%,仅曲靖、玉溪高于全省水平。从我国其他城市群情况来看,2023年长三角城市群的研发强度达3.33%[8 ]。 2024年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广东省研发投入强度达3. 6%左右,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有效量均居全国第一,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领先 。作为全国培育发展[9]的19个城市群之一,城市群核心区的昆明市在2025年中国“ 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中也没有挤入前20强。可见,滇中城市群在研发强度方面仍然有较长的路需要走,未来需高度重视新质生产力带动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是城市群产业结构不优,高附加值产业较少。从滇中城市群来看,2024年滇中城市群GDP(含红河州全部县、市)占全省的61.96% , 其中昆明市就占26.24%,占比较大,城市首位度较高。表1中计算了各州市三次产业占比情况,集中反映出昆明及各副中心城市产业结构不平衡。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昆明市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4:29:66,曲靖市是15:35:50,玉溪市是10:42:48,楚雄州是17:40:42,红河州是13:36:51。相比同时期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3:33:54,全国为7:37:56,昆明市第二产业占比过低,其余副中心城市占比又过大,第三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成长缓慢。滇中城市群内部产业结构不优,新旧动能转换困难。昆明市发展虽然是“一枝独秀”,但是城市群内部产业结构平衡性不足,并且昆明、曲靖、玉溪等不同程度地存在依赖传统产业,产业升级转型慢、路径依赖特征明显。新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