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态势 及“十五五”发展方向
产业培育多为单点突破,与国内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群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此外滇中城市群内部还存在产业同质化突出、产业链关联度不高、产业链完整度不强、中低端产业链企业基数大、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培育不佳等情况。城市群内部产业间潜在竞争关系日益突出,未来仍需高度重视加强城市群内产业链协作,优化城市群之间产业分工和空间联系。
(二)城市群高水平开放仍需向广度和深度迈进
一是开放发展平台政策系统集成不够。滇中城市群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新区(滇中新区)、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国家级一类口岸、跨境合作区等众多开放平台。由于各平台的政策和目标任务不同,并且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差异化发展策略,加之各平台间缺乏有效的机制进行协同,进而影响了政策集成效应的发挥。虽然对外贸易总量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政策系统协同不足,导致外贸进出口仍然稳定性不强。2024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2487.50亿元,比2023年下降3. 9% 。其中,出口总额924.69亿元,下降0. 1% ; 进口总额1562.80亿元,下降6.0% [1 ]。
二是互联互通质量仍然有待提升。虽然与周边国家已经形成了互联互通解决了客运畅通的问题,但是受制于物流成本、通关效率、基础设施联通等的制约,“通而不畅”的问题仍然存在。学者黄洁等(2024)计量发现,中老铁路通关时间是影响跨境铁路运输的关键要素之一,占运输总时长20% -60% 。 卞越也( 2025)[10]指出:“云南依托中老铁路发展跨境多式联运的过程中,需要多方共同配合。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有需要进一步协调的空间。”[11]对外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平衡,影响贸易健康发展。曾耀锐等(2024)研究发现:“我国通过中老铁路从老挝进口商品的贸易结构过于单一,主要进口货物为矿产品和农产品两类,矿产品占比为70%,农产品占比为25%,二者都是不需要进行加工的初级产品。我国向老挝出口的商品中则涵盖了各类工业制品。”[12]以上反映出贸易商品结构不平衡,长期来看不利于城市群形成可持续的对外贸易增长和稳定的合作贸易伙伴。统计数据显示,滇中城市群的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含全部县、市)2023年相比2022年出口额增长率为-50.7% 、 -46.1% 、-63.7% 、 -68.8% 、 -37.2% , 均呈现出增长乏力的趋势。此外,滇中城市群在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等方面的制度创新相对滞后,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不足。
( 三)城市群区域协同机制和布局需持续迭代
一是城市群核心城市辐射力趋弱。昆明作为滇中城市群的唯一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