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人调研:他们在城市“种生活”
清晨工作的环卫工人
苦涩。他们净化的不仅仅是城市表面,还有内在的一些东西。
“就我们这一代扫地,再下来年轻人就没人干这个。 ”刘建国叹息道。
如父如母般的守护。他们在这座城市里非常非常微小,一千三百一十六万分之一。但是当我们能够彼此看见时,他们就是百分百的存在。
从每个具体的个性鲜明的环卫工人身上看到了一种个性鲜明的尊严,活生生的尊严。这种看见带来温暖和力量,带来和这座城市的一种新的连接。从此,这些道路似乎是活生生的血管,在城市的身体里流淌。
群体性之上,还有一种个性独具的尊严,是他们自己所赋予的,有时候这种尊严不易察觉,不易被看到,但是它们确实存在。这种不易察觉的内在的力量,是人类面对共同的困境时不经抉择的最根本的良善。恰恰是这种卑微而隐秘而脆弱,但是纯净的力量,在守护着这座超大城市的运转。
后来我能看见更多的环卫工人了。看见天桥下、墙角边、工具箱的长椅上,城市各种角落短暂休息的环卫工人。看见坐在废弃的粉红色沙发里休息的环卫工人,他拿手机的姿势有种奇特的庄严,远远举着(也许是老花吧)目光专注地盯着屏幕,像凝视着一把剑!
当我从随机走访的调研对象身上,看到丰富的人性和一种自我的尊严的时候,似乎重新看见这座城市。
好像和这座城市重新建立了连接,好像和泥土重新建立了连接,单纯、直接、坦率的连接。
后来有一个下午,我又路过雷师傅负责的街区,我看到脱去雨衣的雷云财师傅,低头用力地推扫着落叶,弯着腰,腿还半蹲,矮小的身体佝偻在橙色工服里。
世界也在他眼前凝固了一般,没有忧愁和痛苦,只有眼前的落叶。
对这座城市的每一片落叶、每一个水瓶、垃圾竟然有了一种清晰的觉知。从这样一个视角重新看见这座城市,同样也有一种烟火气的温柔。
对每一个职业的敬畏和尊重,不只是一种态度,而是真的能够在我们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中获取别样的感悟。
9月下旬,这座北方城市慢慢进入落叶季。夏秋之交,短暂的舒适被一场场秋雨带来的落叶季中断。
凌晨五六点钟准时响起的扫地声,清晰的分辨出时令的变幻。雨后,需要用力呲地才能把被雨水粘在路面的落叶扫走;大风天后,扫帚卷着厚厚的落叶发出空洞的沙拉声……从落叶声的变化,也能看见城市环卫工人躬身扫地的身影,闻到马路上的冷空气。这种原始的躬耕的姿势,竟然和他们在广阔的田野躬耕种地的辛劳相通。他们来到城市,依然在奋力种生活。
写作过程中听到胡德夫的《一幅画》,歌中唱到:我心中有着一条河,岸田上有一群人,那是嘉兰的河流,我记得,永远记得;我的心中有一群人,辛勤的耕田,那是为了种生活,我记得,永远记得……流淌我的那条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