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8版
喀什经济开发区 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对策建议
  企业高质量发展缺乏硬件支撑。
  (四)服务和融入国际循环缺乏充足有利条件
  喀什经济开发区对外贸易额度及外销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绝大多数处于价值链低端,外销产品以原材料粗加工、浅加工为主,基本处于“卖原料”阶段,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产品竞争力不强,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不足。园区创新能力薄弱,关键核心设备和技术受制于人。园区内知名企业数量不多,具备规模性参与国际生产经营条件的企业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喀什经济开发区参与国际分工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
  喀什经济开发区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对策建议
  (一)精准确立战略定位、功能设定及发展目标
  在疆内循环方面,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主引擎。全面贯彻落实喀什“12345”战略,以喀什地区“十大产业”发展为核心,编制《喀什经济开发区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2023—2025) 》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喀什经济开发区应充分挖掘和释放发展动能,定位打造区域发展主引擎,辐射带动南疆整体高质量发展,补齐南疆发展短板,培育更多发展增长极。
  在国内大循环方面,定位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枢纽。喀什区位优势独特,喀什经济开发区要充分发挥政策、项目、税收等领域的政策优势,着力打造新发展格局框架内资源集聚、人才援引、企业入驻、文化交流的高地。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定位为内外循环的重要节点。喀什经济开发区地处我国最西端,周边与八个国家接壤或毗邻,内引外联,面向中亚、南亚广袤市场,打造内外循环重要节点具有先决地理条件。喀什经济开发区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内生发展动力,潜力无穷。
  (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1、优化园区产业发展布局
  深化落实多方合作和科技援疆机制,优化喀什经济开发区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纺织服装制造等产业。打造“一体两翼”主导产业体系,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网络通讯、“智慧+N”产业、商贸物流、总部经济、金融保险、文旅保险、文旅康养、信息化服务等高端服务及制造业。利用国务院赋予的“五免五减”等特殊优惠政策,依托华力锂源、晨禾新能源、斯特时代、炬能、盛跃恒昌、九疆新能源、悦电池等31家锂电池生产企业,全力打造“西部锂电之都”。大力推动进口资源落地加工,积极培育国际物流、跨境电商等现代服务业,打造联通中亚、南亚等新兴海外市场的商品加工集散基地。加快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和“双创”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坚持产业立区、工业强区发展理念,优化产业功能区布局,推动产业增量存量变革并举,建设链条完整,配套完善,具有持久竞争力,符合本地及周边国际市场需求的现代产业体系。
  2、支持园区企业自主创新
  发挥园区国有企业引领作用,健全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考核激励制度,建议将科技研发投入增速、科研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等指标,纳入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引导支持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加快建设高水平研发队伍,健全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持续激发国有企业研究能力。鼓励国有企业之间以及国有企业与民营高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等开展广泛而深层次的合作,健全园区内创新成果共享机制。聚焦全地区重点产业、重点工业企业,深入实施企业创新平台培育工程。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培育体系,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增强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制定出台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