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振兴— —以阜新市发展蒙医药产业为例
资源型城市面临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约束趋紧等转型困境,亟须探索依托特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辽宁省阜新市作为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正处于由“试点”向“示范”跃升的关键时期。本文以辽宁省阜新市这一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为研究对象,聚焦其独特的蒙医药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系统论证将蒙医药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接续替代产业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实施路径,为同类资源型城市依托特色产业突破转型瓶颈、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范式。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并高度重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强调“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发展转型是一个大课题,要认真研究,不能急,要一步一步来。 ”[1] 同时,对资源型地区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2]。 然而,面对传统资源枯竭带来的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环境压力、创新动能不足及社会民生挑战等困境,单一依赖外部“输血”或传统产业修补难以实现根本性突破。实践表明,深度挖掘并培育具有本地根植性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是资源型城市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发展特色产业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性
(一)发展特色产业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破局之道
资源型城市转型之难,根植于深刻的结构性矛盾:一是产业结构单一固化。长期依赖资源采掘及初加工,形成“一业独大”格局,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脆弱。当资源衰减或市场波动时,城市经济极易陷入衰退。二是生态环境承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不可避免地带来地表沉陷、水体污染、植被破坏等环境问题,修复成本高昂,制约可持续发展空间。三是要素支撑能力弱化。资源枯竭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公共服务投入不足;传统产业衰退引发人才外流,创新动能匮乏;基础设施老化,营商环境亟待优化,吸引新产业、新要素的能力受限。四是社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