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7版
新质生产力审计:理论构建与实践条件
  标、现实目标没有差别,根本目标就是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现实目标是“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 3 5 ] 但是其直接目标是独特的,即推动新质生产力健康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内部审计的根本目标因组织性质不同需具体分析,其中由公共财政支持的科研机构、高校和相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或国有资本投资的企业,其内部审计的根本目标就是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其直接目标就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健康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社会审计的目标也可以分为根本目标和直接目标,其根本目标就是维护市场投资主体的利益,直接目标就是保障新质生产力健康发展。所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三种审计的直接目标都是保障新质生产力健康发展,这种新的目标既是现有审计业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领域需要确立的新目标,也是将新质生产力发展审计确立为一种新的审计活动的重要依据。
  (五)审计功能
  审计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审计功能的发挥。通常认为审计具有监督、签证和评价三种功能,其中评价是基础性功能。审计就是要对审计对象受托经济资源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既为委托方对代理者的信任维持和监督提供支持,也为代理者解脱责任提供支持;因此,审计的基础性功能就是评价功能,为经济资源使用的监督与优化提供信息支持。新质生产力审计的基础性功能就是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受托经济资源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情况进行评价,为加强对代理者监督管理和相关签证服务提供信息支持。当然,这种评价并不局限于对审计对象资源使用廉洁合法情况进行评价,还包括对审计对象能力和实际绩效进行评价;当审计对象是一个组织时,其能力与绩效表现不仅取决于组织管理者的决策、组织、指挥和协调活动,还同组织内部的体制机制、组织文化和外部环境等密切关联;所以审计自然要对上述因素进行客观评价,并且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从而为更好管理审计对象或调整经济资源使用的受托者,以及完善体制机制、防范各种风险隐患和调节外部环境等提供信息支持。所以,新质生产力审计同其他审计业务活动一样也具有揭示、预防和抵御功能。
  新质生产力审计的重要性及其上述构成要素具体内容的独特性,以及它对现有审计活动提出的新要求等决定了人们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新型审计活动来对待,在国家审计领域可以利用现有审计业务开展这种新的审计活动,也可以综合运用各种审计业务开展新质生产力专项审计。新质生产力审计的构成要素还包括审计方式、审计方法、审计程序等,它们与其他审计业务活动相比具体内容大同小异,因此无须一一赘述。但是,新质生产力审计应当更自觉利用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比如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等创新审计工具、模型和方法;同时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安全风险、社会风险、伦理风险和投资风险等风险隐患,因此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注重采用研究型审计和风险审计方式,以揭示、预防和抵御各种风险。
  新质生产力审计的实践条件
  新质生产力审计实践要顺利推进和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深入把握其规律特点、形成“三位一体”格局和全面加强能力建设。
  (一)深入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审计的规律与特点
  新质生产力审计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需要通过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深入把握其规律与特点,为其提供理论指导。虽然现有审计实践已经延伸到科技研发、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现代化产业发展等领域,一些地方在此基础上开始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审计,但是总体上还没有将新质生产力审计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