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0版
深入挖掘陕西乡土碑刻价值 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商山四皓碑林园
  记》记载了清康熙年间,贺俭村、梁家凹村民集资重修观音庙的事。
  乡土碑刻中存有数量较多的《修建学堂碑》《捐资助学碑》等刻石,彰显着乡村社会对“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悠久文教传统的宣扬。这部分碑刻不仅见证了不同地区文教事业的发展情况,也体现了村里乡贤对集资兴学的远见与热忱。[4 ] 作为一种重视教育的精神,不断激励和鼓励着一代代后世学子砥砺品行、刻苦学习。
  (三)乡土碑刻是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源泉
  乡村文化振兴不是无源之水,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以汲取生生不息的文化养分。对陕西乡土碑刻的文化价值挖掘是当前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的宝贵资源。一是优良家风建设与道德建设的生动教材。乡土碑刻中呈现出的感人历史故事、优秀先贤事迹,还有体现出的孝义、诚信、互助与勤俭等美德风尚,都是开展优良家风建设与道德建设的经典素材。二是传统村落空间建设的灵感来源。乡土碑刻是传统村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竖立碑石的位置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乡村社会独特的公共空间。碑文中反映出的庙宇、学堂、宗祠等传统建筑的位置与雕刻花纹图案的运用,也为古村落文旅发展的空间规划和设计提供直接借鉴。三是发展文旅产业与文创产品的宝贵创意资源库。通过深入挖掘讲好碑文故事,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品牌与标识,开发一系列特色文旅路线与沉浸式体验项目,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升级。
  陕西乡土碑刻整理对乡村文化发展的具体作用
  陕西乡土碑刻作为乡村文化发展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的丰富信息与价值理念,具有维系乡村记忆与增强乡土认同、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经验借鉴、促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村民增收等作用。
  ( 一)增强对乡村的记忆维系与乡土认同
  通过田野调查,专业学者、当地文化工作者与村民乡贤共同参与寻碑、辨认与解读。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而且对乡土碑刻的详细释读,也让村民更加了解乡村的过往历史,增强其对乡村记忆的维系,提高乡土认同。一块块记载着家族移民信息的碑刻内容,一方面可以为村落大姓家族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历史注脚;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同姓后辈子孙的乡土认同。竖立着的不同时期的家族墓志碑刻,为我们提供了历史上村中的乡贤士绅和大家族世系的信息资料。对这些资料的搜集,有助于其后代对族谱的修订完善,为新时代撰写村志提供更多资料。不断加强在外乡贤能人与村庄的情感沟通,有利于促进新时代乡贤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的有机结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