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9版
甘肃省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实践及策略研究

  玉门油田于2018年首批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业旅游首选白银的差异化品牌形象。此外,甘肃省对于工业遗存保护利用模式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索。
  (一)文化创意与艺术园区转型模式
  工业建筑凭借其特有的空间属性,如大跨度结构、开阔的平面布局以及宏伟的尺度感,天然具备改造为文化艺术创意区的优势条件。这些由工业遗存转变而来的场所空间,尤其适合展示各类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包括平面绘画、三维雕塑以及多元化的装置艺术作品等。
  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的前身是兰州油泵油嘴厂旧址,经过两年整体改造后于2011年正式投入使用。 2014年,园区运营方与甘肃光学仪器工业公司旗下兰州照相机厂建立合作关系,对厂区既有建筑进行结构加固与创意改造。2016年底,A9创意国际项目完成全面升级,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划分为创意生活、文化休闲、企业孵化、精品展示和文化互动五大功能区。2018年年末,园区新增M E-BOX共享空间,面积2200平方米,具备艺术展览、联合办公、项目展示、会议活动等复合功能,可容纳千人活动,并配备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M E-BOX内的现代艺术中心作为公益机构,专注于服务园区企业及西北文创产业,开展艺术策展、艺术品投融资、学术研讨、公共展示和创业扶持等业务。该空间旨在构建园区内外资源对接网络,优化产业生态布局,为入驻企业提供发展支持。园区在商业运营、文创孵化与产业定位的平衡中不断探索,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工业遗迹+红色旅游”模式​
  1939年正式投产的玉门油田,在抗日战争及建国初期承担了关键能源保障职能,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摇篮” 。该油田完整保存了我国石油产业演进的实物见证,现存各类工业遗址涵盖地质勘探、油井钻采、原油加工、机械维护等全流程生产环节。除实体遗存外,玉门油田还传承着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包括创新性的采油工艺技术以及记录油田发展脉络的文献档案、影像资料和口述历史等重要记忆载体。
  玉门油田于2018年首批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2022年,玉门油田获批成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景区。景区内有保存完好的第一口油井、石油河谷、老君庙遗址、专家公寓、解放门旧址、油田档案馆、油城主题公园、工人文化宫、石油工人影剧院以及铁人纪念馆等重要工业遗迹。玉门市将文化旅游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玉门油田红色旅游专项规划》与《石油小镇建设方案》的实施,通过整合工业遗产与红色旅游资源,推动老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转型升级。当前,玉门石油工业遗存已实现多维度保护与功能转型。以老一井、老四井等早期采油设施为例,这些设备虽已退出生产序列,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继续发挥作用。部分行政建筑如20世纪50年代专家接待楼等,其使用功能已调整为其他办公用途;而原工人文化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