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研究及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竞争加剧,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经济发展面临转型、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和压力。陕西作为教育大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工作重点。本文结合当前就业情况,深入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和总量压力增大的问题,从市场供需、劳动保障、产教结合、就业服务、个人规划等多个方面分析原因,从加强产业发展研判,加强劳动者保障、强化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优化措施,以期进一步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全面优化就业服务保障体系。
2024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作为就业重点群体,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受到各级政府、社会高度关注。据统计,202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222万人,较2024年增加43万人。 [1] 陕西省2025年高校毕业生45. ,自2020年以来,中国经济受疫情[2]、 49万人 国际关系、贸易摩擦、产业转型升级等影响,虽然经济发展平稳增长,但增速放缓,岗位供给减少,诸多因素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压力,加之历年沉淀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即将涌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愈加复杂,就业压力不断增加。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表现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根据陕西省人才公共服务简报,2024年市场需求最多的岗位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较为强烈,服务行业依然发挥重要的就业吸纳作用。但高校在人才供给上与市场需求有差距,高职院校、本科理工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相对较好,大量的文史哲、艺术类专业、文理兼收的财会、经管等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供给不足,就业愈加困难。在招聘端,技能型人才短缺,高校毕业生在技能岗位就业的意愿虽有提升但也不强,主要是一些技能岗位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工时长、安全性差、福利保障不足,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自由、灵活的工作,如网约配送员、直播电商等。根据区内两所高校就业率对比,明显发现职业类院校就业率明显高于综合类大学,截至2023年12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生去向落实率85.11%[3]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2.81%[4]。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一是随着中美贸易冲突不断,海外出口市场缩小,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导致岗位供给减少,就业市场竞争加剧。二是新产业升级所带来的人才需求未被有效满足,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需求,培养的高校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