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研究及应对措施
策,拒绝加班。从企业来说,要吸引新生代劳动者必须严格落实劳动者各项权益,政府也应积极出台相应政策及保障措施,强化劳动者权益保障,如推动劳动权益良好型企业方可纳入政府采购清单、招标目录,制定双休保障措施,强化劳动监察职能,让制造业、服务业从业者更有尊严、更有保障。
(三)强化就业服务体系,多方联动共同推进
为解决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覆盖率不全、就业服务不够精准,政策传导不够及时的问题,需要构建完善、精准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体系,从政府、学校、企业及学生多方面入手。政府要加快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向高校延伸,建立起从校园到社会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在高校建立就业驿站,不断宣传就业创业政策,组织招聘活动进校园,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高校要建立起从入学到就业的一体化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从入学开始就要做好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坚持院长书记负责制,由院长主持就业工作,仔细研判各专业就业形势,部署就业工作。同时政府、高校、企业要互相联动,促进三方信息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就业。
(四)积极开发就业岗位,结合战略发展做好前瞻部署
除了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增就业岗位外,我国还应结合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战略发展要求,做好政策性岗位开发。比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不断转型升级,使得农村地区对农业技术、农村管理、农产品营销、智慧农业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 11 ]除此之外,乡建提升、生态提升等大量工作也急需人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加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推进乡村治理、经营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要积极拓宽基层就业空间,统筹推进“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加大招募计划向脱贫地区、东北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力度。同时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应向高校毕业生倾斜。
(五)做好就业观念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针对部分学生就业观偏差的现实问题,高校应当积极谋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辅导、就业形势分析、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帮助毕业生客观认识就业形势,客观分析自身能力及不足,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念,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教育体系的各个层次,确保学生在不同阶段都能获得适合其发展阶段的指导和资源。 [12]通过假期实习、社会实践、座谈交流等方式认识社会,认识职业,明确就业方向,避免盲目求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打破职业刻板印象,树立长期主义理念,指导毕业生把个人发展和社会、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制定长远职业发展规划,在自己岗位上建功立业。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高校毕业生已成为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绝对主体,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义重大。通过政府、社会、高校、企业、个人等各方面协同推进,发挥高校毕业生这一重要的人才资源作用,为高质量发展贡献人才力量。
参考文献
[1]黄超.2025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222万人[N].人民日报,2024-11-15(07).
[2]周明.1594场 陕西面向重点群体举行招聘活动[N].陕西日报,2025-03-25(06).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R].杨凌,2023.
[4]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R].杨凌,2023.
[5]蔡云飞,吴佳霖.智联招聘发布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EB/OL].http://hb.dzwww.com/p/p0KPWZ3qbGf.html.
[6]陈艺菲.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5(7):91-93.
[7]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核查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s3265/201905/t20190510_381511.html.
[8]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s3265/201211/t20121119_144771.html.
[9]熊汉忠.透视“最难就业年”—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J].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13(6):10-25,73.
[10]徐苗.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难新特点及对策研究[J].源流,2025(2):62-66.
[11]孙志新.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涉农大学生就业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25(1):91-97.
[12]赵玉伟.大学生就业现状与相关对策研究[C]//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2025年高等教育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25年高等教育教学研讨会,2025:266-268.
作者简介
朱红维 杨凌人力资源中心市场高级经济师
(三)强化就业服务体系,多方联动共同推进
为解决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覆盖率不全、就业服务不够精准,政策传导不够及时的问题,需要构建完善、精准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体系,从政府、学校、企业及学生多方面入手。政府要加快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向高校延伸,建立起从校园到社会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在高校建立就业驿站,不断宣传就业创业政策,组织招聘活动进校园,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高校要建立起从入学到就业的一体化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从入学开始就要做好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坚持院长书记负责制,由院长主持就业工作,仔细研判各专业就业形势,部署就业工作。同时政府、高校、企业要互相联动,促进三方信息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就业。
(四)积极开发就业岗位,结合战略发展做好前瞻部署
除了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增就业岗位外,我国还应结合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战略发展要求,做好政策性岗位开发。比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不断转型升级,使得农村地区对农业技术、农村管理、农产品营销、智慧农业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 11 ]除此之外,乡建提升、生态提升等大量工作也急需人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加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推进乡村治理、经营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要积极拓宽基层就业空间,统筹推进“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加大招募计划向脱贫地区、东北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力度。同时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应向高校毕业生倾斜。
(五)做好就业观念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针对部分学生就业观偏差的现实问题,高校应当积极谋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辅导、就业形势分析、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帮助毕业生客观认识就业形势,客观分析自身能力及不足,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念,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教育体系的各个层次,确保学生在不同阶段都能获得适合其发展阶段的指导和资源。 [12]通过假期实习、社会实践、座谈交流等方式认识社会,认识职业,明确就业方向,避免盲目求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打破职业刻板印象,树立长期主义理念,指导毕业生把个人发展和社会、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制定长远职业发展规划,在自己岗位上建功立业。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高校毕业生已成为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绝对主体,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义重大。通过政府、社会、高校、企业、个人等各方面协同推进,发挥高校毕业生这一重要的人才资源作用,为高质量发展贡献人才力量。
参考文献
[1]黄超.2025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222万人[N].人民日报,2024-11-15(07).
[2]周明.1594场 陕西面向重点群体举行招聘活动[N].陕西日报,2025-03-25(06).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R].杨凌,2023.
[4]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R].杨凌,2023.
[5]蔡云飞,吴佳霖.智联招聘发布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EB/OL].http://hb.dzwww.com/p/p0KPWZ3qbGf.html.
[6]陈艺菲.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5(7):91-93.
[7]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核查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s3265/201905/t20190510_381511.html.
[8]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s3265/201211/t20121119_144771.html.
[9]熊汉忠.透视“最难就业年”—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J].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13(6):10-25,73.
[10]徐苗.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难新特点及对策研究[J].源流,2025(2):62-66.
[11]孙志新.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涉农大学生就业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25(1):91-97.
[12]赵玉伟.大学生就业现状与相关对策研究[C]//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2025年高等教育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25年高等教育教学研讨会,2025:266-268.
作者简介
朱红维 杨凌人力资源中心市场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