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6版
美育课程与政法类高校研究生 思政教育融合探索与实践
文/杨晓 李琳

  西北政法大学原创红色校史剧《庄严的审判》
  当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主题,也为高校美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西北政法大学在研究生美育与思政融合教育中,通过构建“法学+美育+思政”三位一体的融合模式,探索出一条独具学科特色的美育实践路径,提出具有创新性、可行性,且兼具地方特性的方式方法,培育研究生的法治信仰、审美素养与政治认同,为政法类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实践范式。
  目前,国内众多高校都在进行美育与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式探索,政法类高校也不例外。在政法类高校的美育教育实践中,通过在高校设置美育课程、开发跨学科课程、红色基因的审美转化及数字技术赋能等手段,积极将“美育与思政”进行有机结合。如中国政法大学联合中央芭蕾舞团组织学生排演中国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带领学生重温红色经典;华东政法大学原创话剧《雷经天》,以美育的形式传承法治精神;西北政法大学开设艺术中心工作坊,充分发掘学生的艺术素养,并原创《庄严的审判》等红色校史剧,着力提高学生的戏剧创作能力、思辨能力。把这些实践落实到具体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可以有效解决教育工具化、思政教育形式化的难题,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实践效果,但在融合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美育停留在课外活动中并未走进课堂、课程融合不够深入、教师的跨学科理论不够扎实以及评价机制单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