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越籍务工人员跨境适应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广西、云南的调查与分析
境适应的相关复杂因素及其潜在关联关系。鉴于此,本研究旨在突破现有局限,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以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的视角,全面深入地探索研究,聚焦于回答以下问题:越籍务工人员跨境适应情况如何?影响其跨境适应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不同工种和年龄层务工人员的关注焦点是否相同,还是存在独特性?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一)SOR理论
“刺激-机体-反应”(SOR)模型理论诞生于心理学领域,该理论着重探讨各类环境刺激如何影响机体的意识与行为。依据SOR模型理论,个体的心理反应是以环境刺激为触发点产生的;一旦个体出现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层面的变化又会进一步引发相应的行为表现。SOR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本研究根据SOR模型理论逻辑和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设计并挖掘了四个影响因素及跨境适应行为测量维度和指标。
资源支持、文化资本、跨境收获为环境刺激因素,跨境满意度、来华动机为个体内部因素(即“机体内化”),共包括22个题项。信度系数α值为统计学最常用的量表内部一致性检验方法,通常α值大于0.7表示量表良好的内部一致性。经检验,总量表的信度系数α为0.91,5个维度的信度系数(α值)介于0.712至0.941之间,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反应为跨境适应行为,是个体行为表现。目前,关于外籍人员跨境适应测量模型的研究中,存在几种较为经典测量工具。首推由弗穆罕姆与博赫纳在1990年编制的社会情境问卷。二是Searle与Ward首次提出的跨文化适应量表,共由16个项目组成。三是Ward与Kennedy于1999年设计的跨文化心理适应量表,共由41个项目组成。四是Ward于2001年再次更新的社会文化适应量表,由29个项目组成。此外,还有学者为留学生、外派商务从业者、使领馆事务人员、参与特定组织项目者、移民、驻外军人、国际合作科研工作者、外派技术工作者和旅居者等群体构建了跨文化适应测量工具。本研究基于已有的跨文化适应测量工具,结合越籍务工人员的口述资料,经过探索因子分析,归纳出越籍务工人员跨境适应的六个测量维度,分别为:生活环境适应、文化制度适应、工作适应、交往适应、心理适应和公共服务体验,包含26个测量指标。6个维度的信度系数(α值)介于0.753至0.955之间,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二)数据来源
样本的选取过程经过严格设计,以确保研究能充分反映越籍务工人员的多样化特征。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24年9月至12月期间,在广西凭祥、东兴、爱店、垌中、硕龙、龙邦和云南河口等地进行抽样调查,样本覆盖散工、厂工、服务性从业者和流动商贩四类职业。参与调查的共有539名越籍务工人员。其中:厂工、散工、服务性从业者、流动商贩分别占比6.12% 、 33.58% 、23.19% 、 37.11% ; 凭祥、东兴、爱店、垌中、河口、硕龙、龙邦等务工人员分别占比24 .30% 、 35.25% 、2.41%、1.30%、33.77%、2.60%、0.37% 。调查采取与调研对象面对面填写问卷的形式,问卷回收率为100% 。
(三)共同方法检验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H arm an单因素检验,分别将影响因素的5个变量和跨境适应的6个变量的所有测量题项放在一起做未旋转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其中,影响因素的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1.051%( 〈40%) ,跨境适应的第一个因子解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一)SOR理论
“刺激-机体-反应”(SOR)模型理论诞生于心理学领域,该理论着重探讨各类环境刺激如何影响机体的意识与行为。依据SOR模型理论,个体的心理反应是以环境刺激为触发点产生的;一旦个体出现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层面的变化又会进一步引发相应的行为表现。SOR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本研究根据SOR模型理论逻辑和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设计并挖掘了四个影响因素及跨境适应行为测量维度和指标。
资源支持、文化资本、跨境收获为环境刺激因素,跨境满意度、来华动机为个体内部因素(即“机体内化”),共包括22个题项。信度系数α值为统计学最常用的量表内部一致性检验方法,通常α值大于0.7表示量表良好的内部一致性。经检验,总量表的信度系数α为0.91,5个维度的信度系数(α值)介于0.712至0.941之间,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反应为跨境适应行为,是个体行为表现。目前,关于外籍人员跨境适应测量模型的研究中,存在几种较为经典测量工具。首推由弗穆罕姆与博赫纳在1990年编制的社会情境问卷。二是Searle与Ward首次提出的跨文化适应量表,共由16个项目组成。三是Ward与Kennedy于1999年设计的跨文化心理适应量表,共由41个项目组成。四是Ward于2001年再次更新的社会文化适应量表,由29个项目组成。此外,还有学者为留学生、外派商务从业者、使领馆事务人员、参与特定组织项目者、移民、驻外军人、国际合作科研工作者、外派技术工作者和旅居者等群体构建了跨文化适应测量工具。本研究基于已有的跨文化适应测量工具,结合越籍务工人员的口述资料,经过探索因子分析,归纳出越籍务工人员跨境适应的六个测量维度,分别为:生活环境适应、文化制度适应、工作适应、交往适应、心理适应和公共服务体验,包含26个测量指标。6个维度的信度系数(α值)介于0.753至0.955之间,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二)数据来源
样本的选取过程经过严格设计,以确保研究能充分反映越籍务工人员的多样化特征。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24年9月至12月期间,在广西凭祥、东兴、爱店、垌中、硕龙、龙邦和云南河口等地进行抽样调查,样本覆盖散工、厂工、服务性从业者和流动商贩四类职业。参与调查的共有539名越籍务工人员。其中:厂工、散工、服务性从业者、流动商贩分别占比6.12% 、 33.58% 、23.19% 、 37.11% ; 凭祥、东兴、爱店、垌中、河口、硕龙、龙邦等务工人员分别占比24 .30% 、 35.25% 、2.41%、1.30%、33.77%、2.60%、0.37% 。调查采取与调研对象面对面填写问卷的形式,问卷回收率为100% 。
(三)共同方法检验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H arm an单因素检验,分别将影响因素的5个变量和跨境适应的6个变量的所有测量题项放在一起做未旋转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其中,影响因素的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1.051%( 〈40%) ,跨境适应的第一个因子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