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关税背景下 成都出口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对策研究
位于成都的中国-欧洲中心
碳关税的发展动态
碳市场通过碳交易机制控制碳排放,但可能导致碳转移和碳泄漏。碳关税则旨在应对碳泄漏,确保减排政策的公平[ 2]有效。碳关税指一国对进口的高碳排放产品加征关税 。 在理论上,碳关税有助于激励全球各国采取更为严格的减排措施,通过促进碳定价体系的全球统一推动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但实质上,碳关税捆绑了气候变化与贸易问题,以环境保护为名行新型贸易保护主义之实[ 3-5] ,是发达国家为保护自身利益实施的有损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霸权主义[ 6]。 在短期内,碳关税不能有效防止碳泄漏[7 ]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冲击[8]。碳关税狭隘关注经济公平竞争而忽视环境公平[9], 全球减排效果有限,将推高出口国成本、削弱出口竞争力[10 ]。中国高碳排放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与碳排放量呈反比[11],碳关税将导致工业总量下降,通过负担转移效应加剧水泥、钢铁等行业成本压力[12],抑制高碳行业对欧出口[1 3],引发机电、汽车等产业外迁 [14]。从长期来看,碳关税迫使发展中国家采用高效碳税政策 [15 ],可倒逼企业优化生产结构与绿色技术创新[16-17]。
作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责任者,欧盟、美国与英国等国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推动碳关税政策的实施,加拿大、日本等国也已进入实施碳关税的研讨阶段。
欧盟已处于碳关税过渡期的最后阶段。2023年5月,CBAM法案正式生效,成为全球首个碳关税政策,首批覆盖行业包括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和氢行业。2023年10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为过渡期,进口商需提交CBAM覆盖商品的直接排放、特定间接碳排放信息以及在国外支付的碳价,但无需支付额外税费。2026年,CBAM正式运作,进口商需支付产品的隐含碳排放费用,欧盟将逐年减少CBAM覆盖行业的免费排放额度,并在2034年完全取消。
“ 扩展和强化”是CBAM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2025年2月2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清洁工业新政:竞争力与脱碳联合路线图》与CBAM修订案工作文件。在《清洁工业新政》中,欧盟委员会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评估将征税范围扩展至其他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覆盖行业、下游产品以及间接排放的可行性,并拟于2026年初提交相应立法提案。CBAM修订案则聚焦简化措施,一方面对进口量较小的进口商设定50吨的最低豁免门槛,另一方面简化申报人授权流程、排放计算与报告要求,以及CBAM财务责任管理。此外,2023年8月出台的《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对电池全生命周期提出相关要求。如分别于2025年2月、2026年2月起强制披露电动汽车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容量大于2kW h(度)的可充电工业电池的碳足迹,2027年2月实施碳足迹分级管理措施,碳排放超标的电池禁止进入欧盟市场,同时所有适用电池需配备数字电池护照。严格的碳足迹披露要求为将电池纳入碳关税奠定了基础。
除欧盟外,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始陆续采取行动。英国政府2024年10月正式宣布于2027年起实施英国碳边境调节机制。英国碳边境调节机制通